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苏和赴厦门调研 强调要做好邮政市场监管

    8月17日,国家邮政局副局长苏和来到福建省厦门市调研指导工作。福建省邮政管理局局长江明发陪同调研。 苏和听取了福建省邮政管理局局长江明发的工作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做好邮政市场监管,扎实有序推进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二是做好邮政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海西快递服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将两规划纳入地方规划统筹考虑,以提升邮政行业战略地位。三要充分借鉴其他地区邮政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福建省邮政条例》立法工作。四要强化对厦门办事处的组织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省局各处室与办事处工作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发挥办事处的作用。 苏和还来到厦门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听取了福建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厦门市分公司关于监管中心运行情况的汇报。他对监管中心将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集中起来,为快递企业提供快件进出境“一站式服务” 的集中监管模式给予高度肯定,指出这种做法便利了快件通关,提高了安全监管效率。

    08/24.2010
  • 中国邮政集团报刊零售业务发展推进会召开

    8月19日,中国邮政集团报刊零售业务发展推进会以现场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国华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国邮政集团报刊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透彻分析了邮政报刊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做大做强报刊零售业务是提高邮发市场占有率、提升邮发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是关乎邮政报刊发行业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各级邮政企业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与规律,加快推进零售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业务创新,强化市场拓展,迅速做大规模。各相关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报刊零售业务大力支持,为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李国华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快零售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要在部分省级邮政公司全面推行连锁经营,加大省级报刊零售经营单位对零售经营管控的力度,发挥核心作用,实行省级邮政报刊零售公司“统一接办、统一要数、统一结算”,增强全网合力;要突出抓好100个重点城市报刊零售亭的连锁建设,按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五统一”原则强化终端管控,提升竞争能力;要积极培育邮政报刊零售的核心产品,充分展现中国邮政的实力,集团公司推荐的100种重点畅销报刊全国邮政要统一运作,各省级公司也要尽快确定适销对路的重点报刊,作为主打产品,努力扩大发行量;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快零售亭点建设,迅速占领终端市场,同时积极拓展经营范围,加快亭点盈利水平;要优化作业组织,加快配送体系建设,必要时组开专线邮路,加快零售畅销报刊传递速度,改善配送服务,争取更多的社会网点为我所用,扩大市场覆盖面;要树立大局观念,杜绝低折扣批销和跨区域向社会渠道提供报刊等违规经营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 最后,李国华强调,各省级公司要在推进零售体制改革的同时,精心组织好报刊零售重点项目营销工作,迅速拉动收入增长,实现年度发展目标。 会上,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就全力支持报刊零售体制改革和激励考核机制建设作了专题发言。湖南省邮政公司、北京市邮政公司、四川省宜宾市邮政局介绍了发展报刊零售业务的经验。 北京、天津等12个省(区、市)公司分管报刊发行业务的副总经理、零售公司经理在长沙参加了现场会议,其他省(区、市)公司分管领导,市场经营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报刊发行局负责人以及各地市局分管领导、报刊发行专业负责同志在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

    08/23.2010
  • 无锡中心局战高温保通信实录

    自7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进入酷暑季节,连续8天的最高气温超过36°C,8月3日无锡城区气温高达40°C。烈日下,担负着邮件转运任务的无锡邮区中心局员工战高温保通信,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全身上下无一干处 一车邮件卸完后,魏宝林走出车厢,脱下被汗水浸透的绿色工作服,用双手拧掉衣服上的汗水,然后将衣服抖开再次穿到身上,投入下一环节的工作…… 魏宝林和另外两名员工担负着宁锡、沪锡、常锡等多趟干线邮路邮车的装卸、处理、交接任务。从上午10时起,邮车陆续进局,这些邮车的全封闭车厢经沿途长时间的暴晒,里面像一个烤箱,车内温度最高的时候达到50°C。特别是由南京开往无锡的邮车每天10时40分到达,该车所装载的500余袋(件)邮件中,有大量转口的《新华日报》等报纸需要赶发当日11时30分由无锡开往江阴、宜兴的邮车,在半个多小时内要对这些邮件装卸处理,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时限不受影响,员工们埋头苦干。汗水挡住了视线,他们抬起手臂擦一擦;衣服上的汗水直往下滴,他们拉起衣角抖一抖;一趟车装卸完,全身上下已没有一处干的地方。 每天两分钟的激战 列车刚刚停稳,转运员即刻登车,254袋(件)邮件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全部装卸完毕,列车驶离无锡站后,几个全身衣服湿透的转运员相视一笑,又开始了新的战斗———这是8月3日无锡邮区中心局转运站员工接发T51次车的场景。该趟列车中午12时20分到达,在无锡站停靠两分钟,每次虽然装卸邮件只有250袋(件)左右,但大多是甘肃天水至无锡的大件特快邮包。 无锡邮区中心局担负着每天26趟列车的接发任务,对于转运人员来说,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如果每次都能够准点接到列车,就是他们所企求的幸事。7月下旬,由于受陇海铁路塌方影响,部分列车误点,最长的晚点达36小时。员工们冒着高温,24小时坚守在站台上,确保了邮件的安全接发。 让他们多歇一会儿 8月5日,当卞金芳等中心局领导在邮运驾驶班查看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和员工的身体情况时,发现几名驾驶人员正在凉爽的空调间休息,忙提醒大家:“轻点!别惊动他们,让他们多歇一会儿。” 正在休息的几名驾驶员上的是“两头班”,担负无锡城区“早报早投”一频次邮件的运输任务,每天凌晨3时20分上班,4时30分之前要将相关报纸直接从印刷厂送往城区各投递点,6时40分左右归班后,他们还要担负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趟班邮路的运输,个别线路甚至要延迟到中午。为了让驾驶人员在“两头班”、“三头班”的间隙休息好,无锡邮区中心局在酷暑来临前就腾出房间,安装空调,购置床铺和躺椅,供驾驶人员休息。炎炎夏日对员工的劳动保护是否到位,一直是无锡市邮政局领导最大的牵挂。局长祝张尧和副局长、局工会主席柳高远多次亲临一线慰问员工,为员工送上了汗衫、毛巾和饮料,并叮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这个夏季,中心局局长卞金芳只要有时间,就坚持到生产班组和员工一起劳动,装卸处理邮件,每天都为员工送上冷饮……领导的关心爱护带来了阵阵凉风,广大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了通信畅通。(施长善) 自7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进入酷暑季节,连续8天的最高气温超过36°C,8月3日无锡城区气温高达40°C。烈日下,担负着邮件转运任务的无锡邮区中心局员工战高温保通信,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全身上下无一干处 一车邮件卸完后,魏宝林走出车厢,脱下被汗水浸透的绿色工作服,用双手拧掉衣服上的汗水,然后将衣服抖开再次穿到身上,投入下一环节的工作…… 魏宝林和另外两名员工担负着宁锡、沪锡、常锡等多趟干线邮路邮车的装卸、处理、交接任务。从上午10时起,邮车陆续进局,这些邮车的全封闭车厢经沿途长时间的暴晒,里面像一个烤箱,车内温度最高的时候达到50°C。特别是由南京开往无锡的邮车每天10时40分到达,该车所装载的500余袋(件)邮件中,有大量转口的《新华日报》等报纸需要赶发当日11时30分由无锡开往江阴、宜兴的邮车,在半个多小时内要对这些邮件装卸处理,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时限不受影响,员工们埋头苦干。汗水挡住了视线,他们抬起手臂擦一擦;衣服上的汗水直往下滴,他们拉起衣角抖一抖;一趟车装卸完,全身上下已没有一处干的地方。 每天两分钟的激战 列车刚刚停稳,转运员即刻登车,254袋(件)邮件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全部装卸完毕,列车驶离无锡站后,几个全身衣服湿透的转运员相视一笑,又开始了新的战斗———这是8月3日无锡邮区中心局转运站员工接发T51次车的场景。该趟列车中午12时20分到达,在无锡站停靠两分钟,每次虽然装卸邮件只有250袋(件)左右,但大多是甘肃天水至无锡的大件特快邮包。 无锡邮区中心局担负着每天26趟列车的接发任务,对于转运人员来说,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如果每次都能够准点接到列车,就是他们所企求的幸事。7月下旬,由于受陇海铁路塌方影响,部分列车误点,最长的晚点达36小时。员工们冒着高温,24小时坚守在站台上,确保了邮件的安全接发。 让他们多歇一会儿 8月5日,当卞金芳等中心局领导在邮运驾驶班查看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和员工的身体情况时,发现几名驾驶人员正在凉爽的空调间休息,忙提醒大家:“轻点!别惊动他们,让他们多歇一会儿。” 正在休息的几名驾驶员上的是“两头班”,担负无锡城区“早报早投”一频次邮件的运输任务,每天凌晨3时20分上班,4时30分之前要将相关报纸直接从印刷厂送往城区各投递点,6时40分左右归班后,他们还要担负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趟班邮路的运输,个别线路甚至要延迟到中午。为了让驾驶人员在“两头班”、“三头班”的间隙休息好,无锡邮区中心局在酷暑来临前就腾出房间,安装空调,购置床铺和躺椅,供驾驶人员休息。炎炎夏日对员工的劳动保护是否到位,一直是无锡市邮政局领导最大的牵挂。局长祝张尧和副局长、局工会主席柳高远多次亲临一线慰问员工,为员工送上了汗衫、毛巾和饮料,并叮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这个夏季,中心局局长卞金芳只要有时间,就坚持到生产班组和员工一起劳动,装卸处理邮件,每天都为员工送上冷饮……领导的关心爱护带来了阵阵凉风,广大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了通信畅通。

    08/23.2010
  • 记上海邮政汽车运输局驳运部驳报班

    上海世博会举办正酣,为了让世博宣传有声有色,各大媒体使出了浑身解数,世博报道争奇斗艳。当你一早踏着晨光走进办公室,看到静静躺在桌上的那一份份弥散着油墨香味儿的报纸,品读着世博最新时讯时,你是否想到过,在报刊运输的源头,有那么一支队伍,在黑夜中不辞辛劳,在人们还徜徉在美妙的梦乡中,就发起了子夜时的冲锋。这就是上海邮政汽车运输局邮件驳运部的驳报班。 子夜上班,我们别无选择! 每天,驳报班的员工从沪太路出发,前往新民、淡家渡、川沙等3个报社印务中心,将印好的日报驳运至沪太路发行局,待发行局分发处理后,再由报刊运输部运送到各投递支局。驳报班共承担8种日报和党报的驳运工作。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作为出版后发行运输第一环节的驳报班的时限要求可想而知。因此,驳报班员工的上班时间必须选择在每天的子夜时分。其中2人00:30上班,4人1点上班。驳报班的运输距离虽然不长,但车次频繁,每天的驳运工作量大约在3000捆上下,需要用5吨的邮车往返驳运十多次。 驳报班共有6位员工,平均年龄近50岁,其中年纪最大者已有57岁。班长柏黎明,十几年方向盘从没有撒过手,担任班长已有7年,因持重、稳定,安全行驶里程近20万公里。陈伟是班里最年轻的,平时总爱揣着一个小本子,及时把疑点、要点记录在案,利用工余时间向师傅“求经问道”。如今,进局两年的陈伟已是业务能手,获得驳运部“驾驶员标兵”称号。陈伟行车中还有一个特殊习惯,那就是不管是三九天还是三伏天,再冷再热都开着窗而不开空调。他说:“驾驶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开着窗,能更好地判断车子运行状况,更好地看清路况。至于热点冷点那是次要的。”王三申,业务能手,曾获汽运局例保比赛第一名。57岁的屠志宏则上了20多年的长夜班,安全行车里程37万多公里。高后民,家住杨浦,离单位很远,但每天都能提早到岗,即使家中妻子住院开刀、老父发生交通意外,仍坚持先工作、后家庭。朱建华,头发黑亮,干净利索,车如其人,车况堪称驳报班一景。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晚上10点到1点是身体修复时间,人的最佳睡眠时间应该是夜里11:00至凌晨2:00之间,这被称为睡眠黄金三小时。可是,大家喜欢称驳报班为“夜行者”,因为驳报班别无选择,他们在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睡梦时,已披上绿装,早早投入到每日报纸的驳运中。 墨香世博,我们准备好了! 世博盛会,百味纷呈,少不了墨香味儿。 为了确保世博新闻宣传有声有色,各类报刊,尤其是党报和综合性日报,纷纷在世博会期间推出自己的世博专刊,比如《人民日报》的《世博进行时》、《解放日报》的《聚焦世博》、《文汇报》的《世博发现》、《劳动报》的《博报》等。书香世博,墨香四溢。但这样一来,作为报纸运输“先遣队”的驳报班,肩上扛着的压力就更重了。因为,多一份专刊虽只有区区几张纸,但当数以万计的专刊叠加起来,出现在面前的就是一座座“小山”了。版面多了,报纸厚了,要求也更高了,然而驳报班同志相视一笑,大声说:“世博,我们准备好了!” 俗话说:“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驳报班对口的三个报社印务中心中,新民和淡家渡的印务中心与周边的居民小区仅一墙之隔。如果因为驳运报纸而打破夜晚的静谧,甚至扰人清梦,这将是令居民非常抱憾的事情,尤其是在世博会期间,就更显得不和谐了。鉴于此,驳报班为了工作时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施行“无声作业”,即决不按响喇叭。在川流不息的报社停车场上,他们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帮忙、相互指挥,默契地完成各项业务流程的作业。 报纸运输,我们跑“第一棒”! 如果把报纸运输的整个环节看成是一场接力赛,那么驳报班就是这场比赛的“第一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驳报的顺利与否,对于后续工作影响很大。一旦驳报环节未能按时完成,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造成报纸分发处理、运输投递等整个流程的滞后。 驳报班的主战场在报社印务中心,每天会遭遇到许多社会个体报摊户的竞争。报社的停车场地并不宽敞,车子停得满满当当,驳报班驾驶员经常得在夹缝中寻找空隙进出报社和停车。 此外,他们还要随机应变,在突然接到报社的电话,被告知驳报地点临时变更时,他们主动与报社积极协调,并在班组权限范围内对路线、加车、发行等问题加以适当调整,确保驳报时限不受影响。为了保证时限,驳报班员工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要比别人更早”的口号,主动提前到岗,在细致完成出车例保后,再早早驱车开往报社,开始一个个的驳运频次。 人车合一,我们爱车如身! 长期以来,驳报班可以说“爱车如身”,保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他们提出勤检查、勤紧固、勤保养的“三勤”法则。 勤检查,就是平常检修时多用点时间、多查点部位、多花点心思。驳报班实行的是定人定车。尽管如此,他们仍旧坚持每天的例行检查。即使前一天停车时车辆十分完好,待第二天上班,也必须重新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一旦遇到问题,一直到修好后才收工下班。 勤紧固,就是把邮车上的各种零件,严格按规定拧紧固牢,大到引擎,小到螺丝钉,都当成一个绝对不可分割的整体。驳报班班长柏黎明时时提醒大家:“不放过蛛丝马迹,不小看一颗螺丝钉。” 勤保养,就是爱车如身。由于驳报班的工作时间在凌晨,夜幕深沉。为了完成例保工作,驳报班的员工都会打着手电作业。每晚,总能看到停车场上一道道光束忙碌地围着邮车打转。下班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为车洗洗刷刷,保持良好的车容车貌。 最初,驳报班接手了一批人人都喊头疼的东风邮车,车况和性能都较差。然而,驳报班同志迎难而上,把车子“改头换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维修保养,使车子变“乖”了。大家夸驳报班的车与众不同,打开车头盖,连里面的内件也是干干净净的。虽然他们开着旧车、老车,但他们的车辆维修费却一点都不多,一般每年维修费只有几十元,有时甚至是零费用。今年以来,驳报班的抛锚率为零。

    08/2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