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联邦快递在巴黎推广Modec电动车

    联邦快递近日在巴黎引入五辆新型电动商务车(由Modec公司制造),来扩充其法国替代能源车队,以此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先进的车辆在电动操作性能上得到了最优化的设计,并将在2010年五月底投入到巴黎街道中使用,加入到了联邦快递全球现役的1800辆替代能源车辆中去。这其中包括引入伦敦的10量电动包裹运输车,引入巴黎的4辆电动包裹运输车以及即将引入美国的4辆电动包裹运输车。 新型Modec车辆,已经作为城市未来汽车制造的发展方向,专门为城市环境中的商业运营而设计,车辆能够快捷的进入和退出,最大限度的提高驾驶舒适度和生产效率。Modec车辆配备有大型可移动电池组,一次充电后可运行超过90公里。 将Modec车辆引入联邦速递法国车队,是联邦快速环保承诺的组成部分。联邦速递计划到2020年,将其车队燃料效率提高20%,同时降低空运机队每吨英里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07/15.2010
  • 云南丽江局开发市政府商务贺卡

    10万枚商务贺卡6月中旬前交付云南省丽江市政府。这些商务贺卡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园瑞士馆、上海市5个涉外酒店作为丽江名片,免费提供给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使用。这单业务是丽江局贺卡业务的一次突破,同时也是该局利用邮政产品,借上海世博会时机参与政府实施的“国际旅游精品胜地”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及时捕捉商机 近年来,丽江外事活动频繁。瑞士马特宏峰和丽江的玉龙雪山结为姊妹峰。丽江市与日本高山市结为友好城市。今年3月,丽江市邮政局了解到瑞士马特宏峰纪念馆将在丽江玉龙雪山开馆,市政府也计划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利用瑞士馆场地,举办宣传丽江的活动。丽江局立即抓住这个商机,开始与市政府联系,建议利用国际邮资明信片作为宣传载体。市政府对这一建议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项目营销做支撑 丽江局认为,市政府首次大规模使用商务贺卡宣传丽江,这是一个拓展市场的契机。但是政府部门不像其他大客户,他们对贺卡的设计、印制要求很高,设计方案还需要按照政府的工作程序逐级审定,留给邮政做准备工作的时间很短。 针对这一特殊客户,丽江局成立了项目组,支撑业务发展。丽江局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由函件分局、古城区局、市场部、财务部4个部门组成营销团队,市局领导担任队长,负责与市政府外事办进行沟通。经过营销团队的共同努力,外事办对邮政的设计创意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满意。 精心设计赢客户 “真没想到啊!丽江邮政的设计水平超出我们的想象。项目组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也让我们很是佩服。”丽江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吴能菊在贺卡定稿之后,对丽江局作出如此评价。 与政府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后,丽江局又开始面临三大挑战。市政府对邮政能否制作出高标准的商务贺卡有些疑虑;丽江局缺乏对宣传品的设计经验,对客户的审美取向不了解;丽江局没有设计国际邮资明信片的经验,对相关规定不了解。 在这样的挑战下,丽江局首先通过沟通,在设计思路上与政府部门达成一致,再由市局领导出面,请云南省邮政公司函件局在商务贺卡的制作和报审上给予指导,使设计出的产品符合集团公司的制作要求。 项目组的同志下载了73个国外明信片的样片,整理并参考近年来集团公司开发的奥运明信片、世博明信片,再结合丽江的文化元素,分析市政府的宣传诉求,经过校对、修改、出样,在不足50个工作日里,9易其稿,累计设计样本46件。项目组24次与客户现场洽谈,4次到相关部门办理图文授权书,与瑞士国家旅游局驻北京办事处用电子邮件联系7次,最终确定了“丽江古城”等6个样本。其中,“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和马特宏峰下的采尔马特镇”明信片,把远隔重洋的两座著名旅游城镇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丽江古城和瑞士采尔马特镇文化交流的见证。 6月22日,丽江市外事办的负责人基于节省邮寄费用的考虑,想通过其他速递公司把这些明信片和宣传资料寄到上海。丽江局考虑到邮件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向外事办推荐了资费实惠的“e邮宝”业务和挂刷业务。市外事办最终选择邮政速递把宣传资料寄至上海和各国驻华使领馆。

    07/15.2010
  • 内蒙古赤峰局昭乌达路支局文明服务

    在窗明几净的昭乌达路支局,客户用邮倍觉温馨。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邮政局昭乌达路支局那宽敞的营业大厅,窗明几净的服务环境、高档舒适的服务设施、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还有那柔和亲切的服务话语,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昭乌达”汉语意思是山坡的柳树,春风拂来,柳枝吐绿。昭乌达路支局的职工正像是春天的柳枝,用他们轻柔细致的服务,给人们送来一阵又一阵清爽与温馨。 昭乌达路支局位于赤峰市政府所在地(红山区)的中心城区,多年来凭借一流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05年,支局被自治区邮政工会授予“五一女职工示范岗”称号,同年被赤峰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07年,被自治区邮政工会授予“五一女职工奖状”;2009年,在市局开展的“学习东四、提高服务、争创一流”活动中荣获“最佳示范窗口单位”称号;2010年,被自治区邮政工会授予“全区邮政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称号。十几年来,昭乌达路支局获得的区市两级荣誉共有十几个。在这些荣誉背后,凝聚着支局职工争创一流的精神和平凡感人的小故事。 贴心服务树形象 昭乌达路支局原先是赤峰市邮政局的中心营业厅,营业范围包括全市党政军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是市局重要的营业服务窗口。他们率先开展了“三心”服务(贴心、细心、耐心)和“三声”服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以专业打造品牌,以爱心树立形象,在规范服务的前提下,注重细节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邮政业务特点,把最好的服务方案提供给客户。 有一位退休干部叫白显林,他经常给台湾的文友邮寄书籍,由于分量较重,营业员总是认真地替他封装,打标准的“#”字扣,在塑料袋的扎口处多层折叠锁定,包装箱边角都用胶带重新封装。刚开始时白老先生感到很麻烦,就戏说营业员:“你们的工作很认真,就是浪费了胶带纸。”营业员则耐心地解释说:“寄往台湾的邮件需要多次经转,如果封装不牢固,中途破损了,这么珍贵的书籍,您的文友收到后,不是太可惜、太心疼了嘛!”过了几个月,白老先生特意来到支局向营业员道谢:“姑娘,你的服务太周到了,谢谢你!现在不是他心疼,该轮到我心疼了。”原来,台湾的文友回赠给白老先生的书籍,由于封装不严密而破损污染了。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昭乌达路支局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旁边就是市医院。医院周边的许多店铺和宾馆都停业了,可支局的全体职工都没有退缩,在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后,照常开门营业。无论是陌生的外来人,还是穿着患者服装的病人,他们都和往常一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单位领导为他们捏把汗,家人为他们揪着心。疫情过去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云消散了,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为了确保奥运安全,邮政禁限寄物品的范围扩大。为了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支局设立了专门台席,负责宣传解释工作,由于服务工作细致耐心,没有发生客户投诉事件。 赤峰市有一家知名企业———金创铜业。他们经常要向全国邮寄铜粉样本。按照规定,奥运会期间邮寄粉状物品,需要附单位的检验证明。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疏忽,有时忘记带检验证明。为了不影响客户邮寄样本,在办理好收寄手续后,昭乌达路支局局长每次都会亲自上门代取检验证明。金创铜业位于市区西南部,骑电动自行车往返需要1个多小时。支局长几次上门代取证明,感动了金创铜业的领导。他说:“邮局不但保证了奥运安全,还为我们排忧解难,太感谢了!今后所有的邮政业务一定要到你们昭乌达路支局去办。” 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一位客户在意见簿中写道:“微笑是盛开在人们脸上的一朵美丽之花,昭乌达路支局营业员脸上的微笑不但美丽,而且真诚。” 规范管理强素质 昭乌达路支局现有职工5人,4名是女职工,平均年龄34岁。十几年来,邮政业务不断增加,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人员新老交替,但是不变的是支局“管理创第一,素质争第一”的管理理念。从2004年开始,支局率先推行了生产用具用品定置定位管理,让种类繁多的业务用品用具有了固定的位置,看上去整齐划一,使用起来方便,还减少了业务差错。 每天的晨会制度已是雷打不动的老传统,一周一次的经验、技能交流会更是昭乌达路支局的特色会议。在交流会上,大家总结工作心得和服务小窍门。在特快邮件资费进行调整时,营业员需要熟练掌握寄往各省(区、市)的计费标准和计费分区,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困难。支局的职工摸索出了一套方便实用的计算方法,以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不同的计费分区,例如二区:苏、浙、闽、琼、新,京、津、蒙、沪、辽;三区:黑、吉;其他为一区。此方法很快被赤峰市其他支局借鉴使用。 赤峰市邮政局建立了远程电教室后,每周二都要举办一期培训班。昭乌达路支局的营业员每期必到。参加学习的其他支局营业员说:“你们都是一级营业员了,还参加培训呀?”他们回答:“一级不是永远,不学习会掉队的。” 特色营销增效益 赤峰市新城区建成后,市党政军机关和90%的行政单位搬迁到新城区。这使昭乌达路支局原有的大客户流失了近40%,完成收入任务的难度增大。但是支局并没有向市局提出减少任务指标的要求,而是自我加压,推出各种特色营销方案,积极主动走出柜台,开展项目营销,开发新的客户群体,连续几年出色地完成收入任务;2009年业务收入完成156万元,在全市各营业网点中名列前茅。 在中秋节“思乡月”专项营销活动中,支局开发了同城“思乡月”礼仪寄送业务。营业员自己担当礼仪配送员,利用中午和下班时间,按照客户要求,将礼品送到客户家中。中秋节当天,大家都放假在家轻松过节,而支局的营业员却在支局长李振芬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住宅小区之间,当送完最后一份月饼时,已然是皓月当空、华灯初上了,他们才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去和家人团聚。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是支局收寄校园包裹最好的时节。七月的校园烈日炎炎,在没有树荫的操场上,一张桌子、一个台秤便搭好了收寄台席。营业员每天收寄的包裹多达百件。他们用瘦小的身体来回摆弄着笨重的行李包裹,个个挥汗如雨。几天下来,他们的脸被晒黑了,胳膊被晒得脱皮,有的营业员甚至中暑也不肯撤下来,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继续工作。大学生们看到这种情景非常感动,有的送来了遮阳伞,有的送来了湿毛巾。学校领导知道情况后,主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借给支局使用,并连连称赞说:“邮局的工作人员真是能吃苦,好样的!” 团结互助促和谐 昭乌达路支局不仅是一个一流服务的文明团队,还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小家庭。他们之间无论谁家有事,相互都会无私地帮助。营业员崔洪波父母重病在身,孩子9岁,爱人在铁路部门上班,常年在外。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崔洪波肩上。有一次,崔洪波家里有急事,需要请两天假,营业员李艳霞便主动放弃休假,替她上岗,而李艳霞的孩子正在读高中,学习任务繁重。为了不耽误工作,李艳霞就早晨做出一天的饭,让孩子饿了自己热着吃。事后,崔洪波对同事们的关心和照顾非常感谢。如今,这种团结友爱、爱岗敬业的精神已经成为昭乌达路支局每一位职工的自觉行动。他们共同培育着支局这朵和谐文明之花。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柳柳成荫。现在,“远学东四,近学昭支”的活动正在赤峰市邮政局如火如荼地展开。昭乌达路支局的职工不负众望,在“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的活动中,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用真诚与奉献,在邮政与客户之间开启了一扇文明之窗。

    07/15.2010
  • 甘肃武威局盘活人力资源出新招

    武威邮区中心局将原来的3个班组整合成1个邮件处理中心,实现减员8人。 今年以来,甘肃省武威市邮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降本增效工作目标,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调控力度。遵循“保生产、强营销、压管理”的原则,武威局压缩管理和生产辅助人员等岗位,把精简的管理人员充实到营销及业务发展岗位,把“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和减员增效统一起来,做好用工的“加减法”;通过“减”和“并”的方法,深入挖掘生产、管理、技术、后勤等环节的潜力,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呈现出“1+1>2”的效应。 整合资源 促进农村业务发展 通过把原来的18个邮政所和5个代办所整合成6个农村中心支局,武威局将调整后剩余的邮政所主任充实到营销岗位。自成立农村中心支局以来,各支局在与当地政府进行有关业务发展的沟通时,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支局内部沟通、协调也更顺畅。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农村中心支局还建立了职工小家。小家中有菜园和职工食堂,不仅方便了职工就餐,还有利于职工之间交流感情。特别是整合以后,武威局解决了以往农村局所经营无特色、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在农资分销过程中,团队营销优势明显。同时,武威局还把投递段道由原来的36条整合成22条,减少了8个人。整合后,投递员的工作量饱和了,个人收入平均每月增长300元,稳定了投递队伍。武威局还把部分投递员充实到了营销岗位,有些农村投递员自己开办了邮政农资“村级服务店”,当起了小老板。 打破传统 知人善用激发活力 武威邮区中心局原有3个班组,设立了3个班长岗位,总人数有23人。经中心局人力资源部调研后,把3个班组整合成了1个邮件处理中心,共减员8人。同时,武威市邮政局还对中心局的管理岗位开展竞聘,使有能力的劳务工冯志勇脱颖而出,竞聘到了管理岗。中心局部分冗余人员被充实到金融网点和其他缺员的岗位(包括3名正式工)。冯志勇告诉记者:“改革前,无论是正式工还是劳务工工作都比较散漫;改革后,我们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工作量虽然饱和,但是大家的心情反而好了,主要原因是收入有了明显变化,每个月由原来的人均5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冯志勇还说,原来邮件处理中心共有3个正式工担任负责人,一共管理20个劳务工,现在就他1个负责人,职工们反而没有了怨言,工作效率更高了。 优化流程 全力稳定职工队伍 武威局报刊发行投递中心原来有4个中心、4个负责人、4个替岗、4个细分员。经过调研,武威局把原来的4个中心整合成2个中心、2个负责人、2个替班,取消了细分员岗位,把细分工作划归到邮件处理中心,共精简8人;同时,整合了投递段道,减少4人。邮件处理中心根据发行投递局提供的资料设置报刊分发格口,实行投递工作的分拣前置,减少发行投递局投递员的内部处理时间,增加了在段投递时间,促进了日常收订和投递工作质量的提高。 武威局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于天佐说:“我记得,在整合之前,我们局投递员的流动性很大。有一次正值报刊大收订之际,全局共有5个投递员递交了辞职信。如果同意他们辞职,将对报刊大收订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那一次,于天佐干脆把局里打算改革的消息告诉了投递员,耐心劝说,终于做通了想要辞职人员的工作,使他们留了下来。改革以后,投递员的工资最低的达到900多元,最高的达到1200多元,原来想辞职的投递员都开始安心工作,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高涨。报刊发行局的杨明说:“以前,负责社区揽投工作的揽投员投递邮件的数量大,但是揽收速递邮件的业务量小,揽投员收入普遍偏低;自从改革后,按照片区划分,解决了揽投员投递量大但业务量小的问题,揽投员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工资增加400多元,不仅服务逐渐得到改善,而且杜绝了重复营销的问题。” 薪酬改革 激励速递业务发展 自今年3月份起,武威速递物流局实行了计件制,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邮件接收下来后大家专挑轻的干,主动性不高;现在,邮件一到大家都自觉、及时地去投递,服务质量和个人收入都比以前明显提高。原来,针对一体化物流,速递物流局配备了1辆车、2个人,现在实行1车1人,工作反而做得更好了。 速递物流局李春玉告诉记者,改革前,自行车段道和汽车段道均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诿;自从实行计件工资制以来,大家的收入拉开了差距,高者月收入可达1500元,这激励了大家揽投邮件的积极性。随着计件工资制的实施,速递物流局还对揽投段道进行了合并,将原来的8个自行车投递段道合并成5个,为揽投员配备了电动自行车,每天人均可揽投邮件40多件,汽车段道的揽投员每天人均可揽投邮件50多件,这些促进了速递物流业务的发展。

    07/1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