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发展大事记

    1980年7月15日,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快递服务的最早提供商。 1984年11月1日,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 1994年1月18日,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的网上跟踪查询。 1995年,成立中国邮政航空公司。 2001年3月28日,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邮政集散式自主航空快速网。 2003年1月18日,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3年12月1日,开通上海至大阪自主航线,将自主国内网络延伸到国外。 2004年8月18日,开通邮政航空快速网——“全夜航”,实现全国27个省(区、市)136个大中城市间的EMS邮件“次日递”。 2004年10月30日,刘翔出任“中国邮政EMS大使”。 2005年5月10日,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四邮政间开展EMS承诺服务。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美国邮政共同推出邮政EMS承诺服务。 2006年7月1日,实施最大规模的一次网络调整,集散中心被压缩为168个,新增上海至沈阳、天津、潍坊三条国内新航线,“次日递”城市范围扩大为207个。当年8月3日、12月19日,分别开通了北京—韩国首尔、上海—日本大阪国际航线。 2006年8月9日,中国邮政EMS推出EMS“优+”服务。 2006年11月22日,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品协议。2007年1月10日,正式推出EMS标准型和EMS经济快递业务。 2007年4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116个重点城市实行速递专业市、县一体化经营改革。 2008年12月1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成立。 2009年2月26日,中国邮政正式向社会推出100个重点城市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时限承诺服务。同年7月8日,中国邮政与英国邮政、西班牙邮政联合推出邮政EMS国际承诺服务,将承诺服务范围扩展至欧洲。 2009年7月23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完成总部整合。 2010年6月10日,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月2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揭牌。

    07/16.2010
  • 国内快递企业转型压力迫切

    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国家邮政局统计,1~5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4亿件,同比增长24.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24.7%。 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根据快递咨询网的测算,上半年快递全行业业务收入为3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约20%。其中,国际快递受中国进出口回暖的影响增长非常显著,超过28%以上。同城快递和异地快递仍旧是内资快递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占到97%以上。其中,购物快递所占的比重同比增长了10%左右。国际快递仍旧是外资快递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占到80%左右。 徐勇认为,即使下半年经济增长趋缓,2010年全年快递业务收入预计比去年增长20%左右,突破700亿元。 今年是新《邮政法》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年。上半年快递企业都在积极地按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据估计,已有30%左右的快递企业取得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徐勇表示,由于新《邮政法》对从事快递的企业设置了注册资金的门槛,估计将有20%至30%的小型快递企业达不到注册资金的门槛,他们将采取合资的方式完成注册工作。 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内快递业涌现了一股投融资潮。上半年最大的两个快递企业重组案例的主角都是海南航空——分别重组了天天快递和元智捷诚快递,成立了海航天天快递和海航元智捷诚快递。由于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并且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中国具有了法律地位,再加上内资快递企业还没有一家成为上市公司等原因,快递业将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徐勇指出,今年快递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形势。一是劳动力、运输费、物料等与快递相关的各种成本不断上涨,使企业不得不遭遇快件量增加、营业收入增加与利润下降的矛盾,这预示着特许加盟模式快递企业的利润已进入了“微利化”和“无利化”的怪圈,生存压力巨大。二是民营快递企业特别是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更加显现。 “国内快递将进入利润平均化阶段,依托规模化、集约化竞争,由单一的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转型是未来快递业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没有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没有竞争优势和没有融资优势的民营快递来说,将面临优胜劣汰或被购并的结局,对于处在同质化竞争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07/16.2010
  • 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助力邮政腾飞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速递物流作为中国邮政重点发展的竞争性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网控是速递物流公司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建立适合速递物流业务发展的网运邮路体系是网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深知这一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邮政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对中国邮政适应市场竞争、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项目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业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中国邮政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的建成,将对国际国内快件的分拣、物流及货物邮件的处理起到重要的影响。它集航空枢纽、分拣中心、国际国内快件物流邮件集散“三位一体”,预计到2015年,中国邮政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将成为拥有飞机40架、员工5000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其规模和处理能力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技术装备世界领先的一座现代化邮件快速集散中心。 集散中心建成后将形成包括航空货运、国际货运代理、国内货运代理、速递物流等合理的物流功能布局,预测货邮吞吐量将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到2015年,每天通过集散中心的速递邮件处理量将达到200万件以上,按平均每件1公斤计算,一年可达60万吨,比“十一五”规划的30万吨空港货物吞吐量多出一倍。集散中心建成后,中邮航的国内航线预计将从现有的8条增加到20条以上,并开辟国际航线10条左右。 集散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速递,物流邮件的分拣处理,邮政夜航飞机的停放和邮件集中交换,安检、海关等一体化运作,是集航空枢纽、分拣中心、国际国内快件物流邮件集散“三位一体”的现代化邮件快速集散中心。中心建成后,将利用现代化邮件处理设施设备,在4小时内完成邮件装卸、分拣、安检、海关通关等全部处理过程。届时,中国邮政将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大范围、更快时限、更有保障的次日递物流服务。 经营速递物流业务从表面上看是在经营一种产品,从深层次讲是在经营一种服务,但说到底是在经营一个网络。所以说网控工作在整个速递物流工作中很重要,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做好的工作。随着速递物流专业化改革的深化,中国邮政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的投产使用,必将全面优化网络结构和作业流程,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提升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腾飞。

    07/16.2010
  • 北京市邮政公司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干部学习

    日前,北京市邮政公司报刊发行局利用干部理论学习时间,围绕企业损益核算工作,对全体干部进行了“责任中心损益核算”培训。培训中,对责任中心损益核算的概念、开展责任中心损益核算的意义、企业责任中心损益核算体系、损益核算的应用等方面知识进行了系统地讲解。通过此次学习,使全体干部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了企业的经营形势,达到“理论学习紧密围绕工作实际”、“理论学习促进企业经营工作开展”的学习目的,有效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07/1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