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海南邮政抗洪救灾铸绿色长城

    文昌邮政职工在齐胸深的洪水中抢救重要凭证、资料。林文欢 摄 9月30日以来,海南省经历了一场49年不遇的暴雨。滔滔洪水给全省各市、县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自10月4日起,海南省邮政公司负责人分别带队奔赴一线指挥防洪防涝工作,省公司网运部相关负责人冒着强降雨到文昌、琼海邮路巡查,做好通信安全工作。 只要路通 邮路就通 暴雨没日没夜地下了8天。 自10月3日起,琼州海峡只开8艘抗8级风的大船,运量大大减少。至6日12时,造成海南邮区中心局待渡邮车等待和运行时间连续几天延误12个小时左右。其间,驾押人员只能坚守在邮车上。中心局省内干线邮路冒着强降雨正常发班运行,确保了10月1日至5日邮件的安全和邮路畅通。 10月5日17时,环岛高速公路被淹,223、225国道塌方,交通中断。自5日夜间起,琼海、文昌等市局被淹,东线、西线两条高速公路有3处损坏,两条国道有6处受损。万宁市龙滚东线高速公路和223国道交通彻底中断,文昌、琼海、三亚等多个市区和邮政局被洪水包围,邮车无法通行,邮路告急。 在突如其来的重大洪涝汛情面前,海南省邮政公司防面对狂风暴雨、路面积水、道路塌方等恶劣环境,为确保邮车运行安全,自10月5日夜间起调整省内干线邮车发运计划和运行路线,全体驾押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听从指挥调度。 10月5日,倾盆大雨把天地连成了灰蒙蒙的一片。在从三亚市返回海口市的路上停着一辆邮车。当时,洪水已经将路面浸没,两名驾押人员只有一个信念——保证将邮件安全运达目的地。 风雨中,他们坚守邮件、途中待命直至次日凌晨。在返回陵水邮政局后得知去往万宁市的道路已无法通行,又马不停蹄地从陵水返回三亚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他们驾驶邮车,从三亚绕行西线高速公路,在肆虐的强降雨中艰难前行10多个小时。途中,他们小心翼翼,及时排除各种险情,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驾驶着邮车在深夜安全回到海南邮区中心局。 6日,由于东线高速公路彻底中断,三亚和五指山两市局的邮车驾押人员接到上级通知——暂时不发车,可4名驾押人员从6时到18时一直在局里待命,谁都不愿离开。三亚局邮车一名司机5日晚返回,一直在局里待命。下午两点半,他听说需要运送报纸等邮件至定安县,就第一个跑到班长那里主动请缨,尽管他心里很清楚被淹后的通往定安方向的路并不好走…… 只要路通,邮车就通。在全省特大汛期的8天时间里,尽管强降雨来势汹汹,但全体邮政职工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昂的工作热情,确保了省际干线邮路全部正常发班运行,85%的省内干线邮路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邮路的畅通和邮件的运递时限。 全力抗洪 火速救灾 海南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的生产楼是旧楼房,在连日的暴风雨中漏水严重,大院也多次被淹,对邮件处理和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隐患。 为确保邮件处理时限和安全,全局职工合理排班、加班加点,进一步优化内部作业组织。他们一边保证邮件的分拣作业时限,一边及时转移邮件和邮车,使邮件都得到了及时处理,避免了邮件积压,确保了7万多袋总包邮件没有被水淹或淋湿。 10月5日下午,暴涨的河水漫过街道,处于低洼地带的文昌市邮政局成为重灾区,大院被淹。汛情发生后,文昌局领导班子全力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抢在洪水前将一楼生产设备、邮件和资金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将损失降到最低。8日凌晨,汹涌的洪水再次肆虐,向处于二楼的邮储银行文昌市支行办公室逼近,全局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齐心协力,与洪水赛跑,通宵达旦忙着拆卸设备、抢运资料、转移金库,在洪水到达前将企业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 暴雨中,万宁市内趟车邮路已无法正常运输,大部分农村邮路被水漫淹,全市38条农村邮路中断。8日10时,万宁市邮政局多个支局被洪水围困。其中,北坡、港北、红专、镇北4个支局灾情最重,北坡支局水位高达3米。 在道路完全被淹没的情况下,万宁邮政局负责人带队徒步行进,带着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冒雨赶赴受灾严重的港北支局,将救灾物资发放到被围困职工手中。同时,迅速对人员、现金、邮件、设备等进行转移。暴雨中,大家冒着生命危险,与支局职工一起守护资金票款,进入营业室将抽屉、保险柜中的现金、重空凭证、章戳等转移到安全地点,又进入营业室将终端、打印机等设备抢救出来。 心手相连 风雨共担 尽管脚下水流湍急,万宁局北坡支局负责人仍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所有职工撤离生产现场,并安排支局所有人员及家属统一在楼顶集中,同时安排人员来回清点人数,反复查看有无遗漏人员,并接连五天五夜给职工送饭送水,保障职工和家属的基本生活。 暴雨肆意地冲刷大地,灾区邮政职工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楼顶上,面对无情的大雨,挤成一堆的职工,你挨着我,我牵着你,相互拍拍肩膀打气:“只要我们心连心,再大的风雨也能挺过去!” 在水灾中,海南邮政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伤亡、失踪事故,省内干线邮路通过绕转迂回的方法,解决了邮路受阻问题。

    10/15.2010
  • 京津冀地区将在5年内编织高效快递运输网络体系

    天津市邮政管理局13日举行《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年》宣传推动会,《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已编制完成。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今后5年将优化快递综合运输网络,编织一个高效的运输网络体系。 该规划明确提出,充分依托大交通平台,发挥地区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密集的优势,强化北京快递中枢作用。支持企业完善和优化公路快递干线网络,在区内二三线城市至北京之间开通夜间快件汽运直达班车,实现地区城市“京转航”快件与京津两市快件的处理时限同步。 鼓励企业运输方式创新,开展拼车归集运输合作,减少迂回空驶,提高快递运输社会化程度。 积极探索社会化、集约化超大型城市低碳快递运输体系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铁路部门开展合作,重点利用京发特快行邮专列、快速行包专列搭载快件。 积极探索城际高铁带运快件的合作模式,推动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铁路干线快递运输方式。 鼓励企业完善航空快递运输网络,支持邮政航空公司继续增加运能,增开国内国际航线,增加经停点,提高地区航站快件的进出口能力。支持快递企业拓展国际航线覆盖范围,促进国际快递业务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开展区域规划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都市经济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区域。2009年,京津冀地区快递业务量达2.2亿件,实现业务收入55.5亿元。

    10/15.2010
  • 个性化邮票为世博会新疆活动周添彩

    9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会上新疆活动周内容丰富多彩,乌鲁木齐市邮政局制作的《上海世博会·新疆馆——新疆是个好地方》个性化邮折,更为新疆活动周增添了几分光彩。 该邮折是乌鲁木齐局为世博会新疆活动周度身制作的,内含1版个性化邮票和1枚纪念封。邮折设计精美,体现了新疆闻名遐迩的民族歌舞、艳丽多彩的艾迪莱丝绸、重现古丝绸之路商业繁华的新疆国际大巴扎等民族文化特色,填补了世博会新疆馆专属地方邮品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纪念和收藏价值。

    10/15.2010
  • 邮政服务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中国邮政网络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连接城乡、通达世界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手段综合利用,拥有先进信息传输平台的立体实物传递网路。 截至2009年底,全国拥有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7架、邮船3艘、火车邮厢412辆、各类邮政汽车64868辆。邮路总数达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1204条,铁路邮路175条,汽车邮路1.6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为402.8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有9.8万条,城市投递段道有5.7万条。邮政对外服务网点达5.4万处,其中70%服务网点分布在农村,共有61.5万个行政村通邮。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有4.2万处,集邮品销售点有1.7万处。全国邮政信报箱群累计达55.1万处,邮政信筒信箱有20.7万个,邮局用户信箱有33.6万个,邮政妥投点达5652万个。 邮政储蓄现已建成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目前,拥有储蓄营业全国联网网点3.7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拥有ATM柜员机25935台。 目前,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57个;国际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邮政已与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EMS业务关系,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 通过内培外引,邮政高级技术、管理、营销人才队伍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末,全国邮政“三高人才”总数达1064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27%。同时,基层骨干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中国邮政加快“科技兴邮”的步伐,建设了邮政专用信息网,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于一体,全面支撑邮政发展。目前,邮政专用信息网承载着近80个应用系统,系统间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进一步提升了邮政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全国邮政拥有3.7万处电子化支局,通过电子化支局系统、网运信息系统、投递信息系统、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基本实现了邮件从收寄、运输、分拣、投递、查询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和处理。速递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速递邮件从收寄到投递,从处理到运递,从统计分析、运营监控到基础经营管理等全过程、全信息、全闭环的综合信息处理,有效支撑和促进了速递业务的生产作业、跟踪查询、质量监控、经营发展和综合管理。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省内、省际快货业务及惠普、奇瑞等34个一体化项目的上线,有效支撑了物流业务的发展。 31个省区市和11185客服中心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全面建成,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爱心包裹系统、世博会票务系统、自邮一族系统、航意险系统的上线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邮政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网关完成了竣工验收。邮政储蓄信用卡项目实现了信用卡中心批量获取央行征信数据功能。公司业务国库联网系统实现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为公司客户提供缴税功能。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二期工程整合汇兑、个人信贷和公司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汇兑、个人信贷等5项功能。中邮人寿保险信息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中邮人寿已经满足了保监会开业验收的条件,具备了开业运营的能力。 案例之一 EMS速递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鲜水果从田间地头采摘后,开始通过中国邮政、通过EMS渠道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港的冬枣、奉化的水蜜桃、百色的芒果、慈溪的杨梅、合江的荔枝、金华的葡萄……由此,果农的荷包鼓了,城里人也饱了口福,他们纷纷称赞中国邮政、称赞EMS的快捷服务。 “叔叔,这是我刚买的合江荔枝,麻烦你帮我邮寄到海口的同学那里去。”2010年8月11日一大早,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就提着荔枝,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EMS品牌店营业厅内,急切地想把合江荔枝寄给远在海口上大学的同学。这是泸州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今年推出合江荔枝特惠箱业务以来送出的第一箱合江荔枝。在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簇簇鲜红的荔枝被装箱、加冰、密封、捆扎好,这箱满含家乡甜蜜问候与情谊的荔枝,将通过EMS的邮车、飞机快速发往远方,飞到远离家乡、思念故里的合江求学游子手中。这一业务的成功运作,标志着泸州分公司解决了合江荔枝保鲜贮存、运输寄递的难题,将有更多人品尝到新鲜的合江荔枝。 合江晚熟荔枝以其皮薄色艳、个大核小、肉厚汁丰、晶莹剔透、甜酸爽口、清香馥郁、细嫩化渣的独特风味名扬海内外。2009年,合江荔枝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虽然合江荔枝有这么多优势及一定的知名度,但要真正将地方品牌推向全省、全国,进一步提升合江荔枝乃至合江的知名度,还存在保鲜、运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泸州分公司领导带领公司市场部的员工,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怕难的韧劲,决定认真研究、分析解决合江荔枝的保鲜、运输、邮寄难题,创新开发出一个让EMS和合江荔枝寄递完美结合的新业务。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合江荔枝的特性、生长周期、上市时间;跑了当地的多个水果市场,做了各种调研,学习了解水果商贩运输鲜果的关键技术、重点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和业务可行性分析研究后,他们着手开发设计新业务,制定安排业务流程,洽谈定制包装箱袋。 最终,从2010年7月起,泸州分公司针对合江荔枝全新打造、量身定做的EMS合江荔枝特惠箱业务隆重推出。特制的泡沫包装箱、密封袋、冰块,解决了合江荔枝的保鲜问题;特设的业务操作、装卸、投递流程,解决了运输问题;特惠的价格分别按市内外、省内外以及大小箱予以不同邮费优惠,解决了运费问题。 EMS合江荔枝特惠箱业务一经面世,就因其几大优点,成为极具合江地方特色、真正物美价廉的业务品牌,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也受到了合江县政府和当地荔枝协会的首肯与好评。随着合江荔枝的不断大量上市,寄递量也越来越多。今天,通过EMS,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合江荔枝,感受到玉石般无价的真情。 案例之二 当好农民的贴心人 乡亲们都说邮政员工跟农民最亲近,有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邮政。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兄弟能够用上邮政提供的好服务,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不久前,湖北省武汉市邮政局在46个“三农”服务站开展了服务“三农”日活动,并现场开展惠农促销,惠及农户1000余户。这是湖北省邮政公司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深入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湖北邮政不断丰富服务种类,大力开展“送农资、送资金、送信息、送文化”等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湖北邮政拥有金融网点1681个,其中60%的储蓄网点、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长期为广大农民提供存取款、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以及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等融资服务,累计发放各类贷款近80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资金紧张和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他们还在农村地区开展了“绿卡村”整村推进活动,每年流入湖北省的资金超过450亿元;相继开办了代缴农电费、代发粮食直补款和农村退耕还林款等10多种代收代付业务,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全省邮政还以“农家书屋”建设为依托,广泛开展送党报党刊、科技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下乡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五节联送”、“家乡包裹”等营销活动,将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利用名址信息数据库资源,依托速递物流网络和金融网络,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服务,积极帮助农村中小企业创品牌、拓市场。 邮政企业提供的综合服务,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大冶市农民、“种粮大王”侯安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邮政的支持下,他承包水田近2万亩,年产粮食800多万公斤。2009年,侯安杰从邮政储蓄银行贷款80多万元用于农业生产,累计使用邮政配送的优质化肥235吨、农药800多大件,他也因此荣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称号。在2009年9月底召开的湖北省农村邮政物流工作现场会上,侯安杰激动地说:“乡亲们都说邮政员工跟农民最亲近,有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邮政。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兄弟能够用上邮政提供的好服务,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一线写真 通畅邮路心连心 10多年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邮递员尼玛拉木坚持为数十个村寨的5800多藏族同胞提供通信服务。如今,在她曾溜索过澜沧江送邮的地方已经修起了吊桥,这位“溜索姑娘”仍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山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云岭乡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这个既充满原生态美又对人类生存极富挑战性的地方,长期以来既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信息传递和物品往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茶马古道”,以及长期坚持邮政服务的邮政人。尼玛拉木是土生土长的云岭乡人。1999年,她经过严格考核,进入云岭乡邮政所工作。每天,她身背10多公斤的邮件,往返穿行在总长度350多公里的3条邮路上,为散住在云岭乡960平方公里土地上、数十个村寨的5800多藏族同胞提供通信服务。她溜索过江送邮件的瞬间被媒体记者摄下来,并因此而闻名全国,还被称为“溜索姑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岭乡的交通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乡村都通了公路,通了乡村小客车,原来人们溜索过江的地方修建了吊桥。乡村里也通了电,许多人家盖起了崭新的楼房。尼玛拉木说,这些年,自己邮包里的东西有了不小的变化,广告类信件以及包裹、EMS越来越多。如今,尼玛拉木每年投送的手机就有200多部,当地群众通过手机及时与外界沟通商品需求信息,又通过邮政物流,把核桃、松茸等土特产品邮寄出去,增加了收入。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仅云岭乡就增加订阅了40多份各种报刊。虽然尼玛拉木的邮包更重了,可党和政府的声音也传到了云岭乡的每一个角落。“乡亲们都说,即使广播里播了、电视里放了,如果没有尼玛拉木送来的党报党刊和文件,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每年8月为考生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尼玛拉木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却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候。曾经为了送一份通知书,尼玛拉木从海拔1800米走到4000多米,经历了从30多摄氏度到接近零摄氏度的气温变化。沿途还差点被蛇咬,但看到收件人接到通知书时的笑脸,她感觉所受的苦和累都一下子被抛到山沟沟里去了。“这样的邮件越多,家乡的希望就越大,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就越多!”尼玛拉木说。 采访札记 情系万家 信达天下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这是今年世界邮政日中国邮政的活动主题,更是中国邮政一直秉承的服务宗旨。 从“置邮传命”到“国脉所系”,从“家书抵万金”到“一封信一颗心”,邮政自创立之日起,就成为传递信息的要道、沟通情感的纽带。被称为“信使”的邮政人不负所托,跨千山过万水,日日传邮不辍,把“守信”的形象烙印在大众的心中。 新中国邮政牢记使命,高高举起“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大旗,信守“提供价格低廉、优质高效的普遍服务”的承诺,一个个网点、一条条邮路,联系起千家万户,传递着党的温暖,传递着亲朋的问候。“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60余年,邮政员工送的是情,守的是信,以对用户的真诚、对事业的忠诚,赢得了百姓由衷的信任。 实行公司化运营,更新了观念,整合了邮政网络的资源,提高了邮政企业的能力,拓宽了邮政业务的范围,使中国邮政有了更为强大的实力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困难群体,从送信息、送产品到送资金、送技术、送渠道,全心、全力为百姓创造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中国邮政的网络通达全球,中国邮政的品牌传承百年,依托这样的优势,中国邮政将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1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