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政速递保“春运”战井喷
临近春节,北京邮政速递处理中心的邮件量持续增长,比元旦前翻番,邮件堆栈的高度已经超过了2层楼,数万平方米米的工作现场仅留下一人多宽的通道,员工们在堆积如山的邮件中紧张快速地操作着。在最高峰的1月27日,该处理中心的邮件量接近10万袋,是平时的两倍多,仅北京寄出的邮件就增长了44%。 这种情况并非北京独有,近半个月以来,全国邮政速递日平均处理量在200万件以上,同比增长50%多。苏浙沪闽粤等沿海省(市)寄出邮件也大幅增长,其中浙江增长达104%;甘肃、山西、陕西、湖南等中西部省份投递邮件激增,其中湖南、新疆等省增长近100%;南京、郑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关键节点都在不断刷新每日邮件处理量纪录,各地一线揽收人员大多数要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 每年春节都是寄递物品的旺季,也是邮政企业保通信畅通的关键时刻。由于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遭遇冰雪灾害天气,导致交通受阻,给春节邮运生产旺季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同时,网购年货成为邮件量猛增的新因素。此外,春节临近,务工人员返乡,非邮快递在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基本不再受理业务,大量快件骤然涌入邮政速递渠道,给本来繁忙的邮件处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新的考验。 为了做好邮政速递旺季生产工作,确保邮件安全,中国邮政充分发挥全网资源和优势,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生产作业组织预案,重点地区邮件处理中心的干部员工主动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抢运抢发邮件,并进一步做好邮件投递和查询工作。北京邮政投递局旗下的5000名投递员在春节期间全员在岗,及时递送报刊、包裹、信件等到市民家中。 在航空、铁路、公路运力紧张的形势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着力建设的省际网、省内网、区域网在疏运速递物流邮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旗下的邮政货运航空公司每日开通三条加班航线,日平均运邮量接近500吨,同比增长近48%。全国每日加开100多条速递汽车线路。以京沪、沪深快线铁路、公路运输为例,旺季来临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优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大型处理中心的流程,提升全网关键节点旺季处理能力,邮件传递速度比过去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各地邮政速递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发运邮件。辽宁公司与民航部门每晚增加了10次邮件交接,通过增强邮件的流动性提高了处理中心的使用效率。云南公司将东北、华北、华东方向邮件通过单边包租行李车及临时租用行包车疏运。面对寒流冰冻天气,湖南公司紧急调集人员、车辆,加派班次,集中处理。新疆公司组织加车疏运,分层次作业,避免员工劳动强度过大和邮件滚存。为确保邮件能够及时投递,各省(区、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已内部出台了旺季计件工资加倍、加班补贴、优秀劳务工转正、报销返乡路费等系列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积极性,灵活配置旺季人力资源。 从近期邮政“春运”情况来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顶住了邮件激增的巨大压力,确保了全国各地邮件疏运基本畅通,当前旺季情况还将持续一周左右。
02/12.2011 -
统筹规划 形成合力 推动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保持“十二五”期间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可能会放缓,物流业发展将会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物流涉及领域多,范围广,既连接产业上下游,又融合在其他产业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部门的协同上狠下功夫,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承担协调工作。这几年部际联席会议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应充分利用物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平台,提高其权威性和协调性,推动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目标方面协调一致。 第二,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整合。首先,要落实好已经制定的专项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特别要重视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建设和不配套。其次各地要重视新建运输设施、物流中心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加强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协调,完善转运、仓储设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三是要优先整合、利用、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最后是要注重区域物流发展的一致性。在设施布局和能力建设方面要站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促进区域内物流的一体化,继而加强区域间合作,在全国形成统一有序的物流布局。 第三,集中力量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度偏低,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需求。要多部门合作,支持政策上拧成一股绳,资源配置上向符合方向的物流企业倾斜,集中力量,采取资产重组、功能整合等措施,努力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在行业内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行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注重培育物流服务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四,加强需求引导,促进产业融合,提高服务能力。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为其他产业做好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一方面,没有需求提高不了水平,只有加强需求引导,有了为其他产业服务的机会,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服务能力提高了,才能反哺服务对象,支撑和带动所服务的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产业融合的过程是双赢的过程。在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90%的时期,首先要抓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推动其联动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搭建联动平台,加强对联动示范企业的发现和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双赢的效果,并从其他成功企业中找到可借鉴的方式方法,带动产业间的深层次融合,实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第五,以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信息化也是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的逐步实现,物流从运营到管理都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当前,我们就要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流运作流程,促进物流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推动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第六,继续加强标准和统计等基础工作。近几年,国家已先后颁布了100多项物流相关标准。下一步要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物流统计已经实施了7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一步在继续完善物流统计核算制度的同时,要研究物流运行指数和先行指标,还要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建立物流台账,提高统计的准确度。
02/11.2011 -
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发布
日前在京召开的“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经全体代表投票评选,发布了“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 1,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制定规划,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启动。 3,大规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4,《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两个物流业专项规划出台。 5,我国网络购物出现“井喷”,物流能力成为瓶颈。 6,《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实施,开启两岸物流合作新时代。 7,首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出台。 8,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启动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9,全国A级物流企业超千家。 10,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展会、赛事物流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02/11.2011 -
浙江申通募捐救助身患尿毒症员工家属
2011年春节即将临近,杭州申通公司得知食堂员工谢秋珍的儿子俞建峰身患尿毒症,命悬一线,接到医院通知,急需换肾,谢秋珍的肾与儿子的肾相匹配,将要做肾脏移植手术。医疗费高达三十万元左右!医院通知手术前交费用九万元。 据悉,俞建峰2008年大学毕业时被检查出身患尿毒症,医治三年多,花尽家中所有积蓄,但病情尚未好转。浙江申通高层得知后立即发起一场募捐活动。 1月15日,一张写着员工谢秋珍遭遇的捐款通知,发放在公司每个部门手中,在公司领导的倡议、号召下,各位员工伸出援手、捧出爱心,短短数十天内,共计收到捐款三万元。 另外,浙江申通以公司名义捐出两万元,一共五万元捐款送到了谢秋珍的手里,她感动的说:“浙江申通对员工的关怀,情深似水,关爱如山!”
02/1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