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城全力打造浙中现代物流枢纽
2016年01月06日来源:2015年7月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政协会同区工商联、发改局、交通局、网络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单位,开展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乡镇和企业、组织专家和业内人士座谈、开展物流市场调查、赴杭州嘉兴学习考察等,在集思广益、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现代物流业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兴起的一门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金华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不断扩大,婺城作为市本级和主城区,域内现代物流业呈现了稳步发展态势。目前,全区现代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21.8%,占GDP比重10.7%。
婺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区情实际,与全市规划目标充分对接,注重在与市经济开发区、金东区拥有相同相近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优势下实行差异化发展。建议定位在浙江第四大都市区主城区位置,着眼于为城市建设和功能提升提供相关物流配套服务上,紧紧依托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浙中西部公铁交通枢纽基础优势,以商贸货运、电商物流为龙头,积极发展物流总部、货代联运、供应链物流、仓储配送速递等,加快链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港、宁波舟山港、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融入陆上、海上、网上三大新丝绸之路,着力打造浙中现代物流枢纽,培育婺城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可参照浙中信息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利用“浙中现代物流园”项目挂牌,采取“一园多点、整体规划,存量启动、分块实施”的方式,突出重点、引导集聚,特色定位、错位发展。
婺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尽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婺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一)理顺机制,保障工作开展。一要完善机构设置。在区府办下设“区物流产业办公室”,也可设在区交通运输局,明确“负责管理和发展物流产业”职能,负责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综合协调全区物流产业发展,安排平台及项目建设并具体落实。二要重视队伍建设。由局级领导担任物流产业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可由区府办副主任或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兼任,相应落实人员编制及业务经费,配备业务人员,招聘专业人才,充实骨干力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三要加强统筹协调。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建立区物流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发改、经商、财政、交通、国土、规划、网络经济发展局等区政府职能部门(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统一部署并落实推进有关工作。
(二)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要编制专项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集约优化并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和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资源,加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引领。二要引导产业集聚。加快物流场站、园区和基础生产服务设施等的规划建设,强化平台承载和集聚功能。对新引进企业或本土企业新上马项目,可相应安排到特色区块内集中发展。对现有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企业,可引导整合土地和资产,逐步迁移到相关区块内集聚发展。三要推进五业联动。注重发展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和服务外包,实现制造与物流高效对接;构建便捷高效的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传统流通模式转型;在商贸区域、专业市场等搭建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与商贸、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加快电商产业的物流配套,促进物流与电商融合发展。
(三)政策扶持,加大推进力度。一要出台扶持政策。参照和配套省、市相关政策,尽快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金融、保险、海关、商检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二要规范服务管理。建立完善物流业发展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物流业基础调查统计和动态管理,优化物流项目审批管理方式,对新引进项目落地和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发挥物流和运输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物流市场竞争秩序。三要强化人才支撑。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加强高管人员培训和业务骨干、草根人才培养,促进物流人才引进、交流和合作。对物流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可享受专项人才补助和奖励,并在其家属就业、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培优引强,促进产业提升。一要对内培优本土。重视做大做强本土物流企业,加强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培育,推行企业评级工作,每年选择3至5家领军企业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延伸服务、改造设备、提升技术,打造区域物流服务品牌。二要对外招大引强。可目标招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和传化、普洛斯等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引进企业总部、运营团队等,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并在招商选择中尽量减少盲目性和产业同构,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三要鼓励整合提升。积极鼓励和引导同源、同类、关联度较强的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集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接配套和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形成大小企业联合互补发展态势。
(五)电商融合,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应用Internet、二维码、EDI(电子数据交换)、GPS/GIS(定位)、RFID(射频识别)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智慧物流和智能物流,推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扶持物流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物流信息采集、传输、交换,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开发,推动活跃物流市场交易,提高物流行业效率和效益。三要探索发展绿色物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合理配置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探索建立绿色物流评估认证体系,鼓励运用新能源汽车、智能仓储和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引导发展回收物流,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源损耗,减轻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