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16年08月05日来源:近日,2016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天地汇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水波、科尔尼(A.T.Kearney)大中华区全球合伙人李健等来自政、企、学界资深人士将作为嘉宾受邀到场,带来他们对于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远见。
论坛当日的议程主要分上、下午两部分进行。在上午的议程中,余斌、姚景源、汪鸣等相关部委领导和智囊将做倾情演讲,为参会人员来带国家相关政策的一手解读,而在下午的议程中,以天地汇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水波、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科尔尼大中华区董事李健为代表的企业家和学者嘉宾,则又将以物流行业领先企业实践的角度,揭秘物流供给侧如何应对改革压力,在逆境中迎风前行。
行业增长遭遇挫折,物流供给侧改革压力巨大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资源储藏和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催生出全球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但与此同时,过于庞大的市场体量也让中国物流市场长期陷入多、小、散、弱等状态中。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已经超过720万家,平均每一个主体拥有车辆1.55辆,90%的经营主体为中小型企业,承担了90%以上的公路货物运输业务,经营模式多为传统的单车货物运输,管理手段相对简易,货源组织能力也相对教差。
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行业压力也被进一步地放大。单一环节(仓储,运输等)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多环节的运营同样面临持续性困难,客户压款,增长缓慢等都是问题。
论坛现场,物流产业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压力一题也成为了众多嘉宾关注的焦点。
“供给侧改革压力下,物流产业急需寻找新模式、新体系、新规则。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中国物流产业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实现物流供给侧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加强市场生态和诚信体系的建设,改变当前物流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又要充分推进基于“互联网+物流”的新模式发展,借助互联网工具,将传统物流模式中繁杂、陈冗、落后的部分加以剔除和升级,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大规模社会协同。
“物流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让产业本身的产值和效益能够有所改善,更意味着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能够有所降低,这对当前中国实现新经济、新常态转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何黎明说。
姚景源对此表示赞同:“作为链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不管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近年来火热的电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为支撑。
“互联网+物流”成为热议话题,天地汇模式广受行业关注
7月20日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物流供给侧改革时说:“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互联网+物流”概念便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成功获得融资的互联网+物流项目就超过20家,热度可见一斑。
在论坛现场,来自上海天地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徐水波和科尔尼大中华区全球合伙人李健两位企业界代表的发言也引来了全场嘉宾的关注。
作为前传化物流CEO徐水波辞职打造的全新物流平台--天地汇,虽然创立不过三年,但却已经凭借出色的业绩赢得了行业的一致关注。基于对物流行业“多、小、散、弱”等结构性问题的思考,徐水波在其提出的公路港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成功探索出物流园区网的新模式。目前,天地汇在全国建立的线下物流园区网点已经达到57个,凭借对互联网“天网”和物流园区网“地网”的统一协调,天地汇成功将平台车辆的每月平均行驶时间从不到20000公里提升到了39000公里左右,大大超越了行业平均水平。
“物流供给侧改革已经不是经济改革的‘可选项’,而是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必选项’。”论坛现场,徐水波表示,作为链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不管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近年来火热的电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为支撑,“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人体,物流产业就是人体里供血液运输的血管,离开了它,一切改革和创新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