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绿衣使者感动世博客 4个月收十几封感谢信
2010年08月09日来源:今天的我们,该怎样成长?它不仅是上海青年关注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更是一个永恒的设问。无论什么年代,每一个青少年朋友都在扪心自问,都在用实践作出自己的回答: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中国青年在奥运舞台上展示的精神风貌,有“鸟巢一代”为证。2010年8月8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百天整,上海青年在世博会的大舞台上,以我火热青春,奉献精彩世博。以“世博一代”诠释挥洒汗水,收获成长的当今青年,同样可圈可点。因此,从100天起,共青团上海市委与青年报联合推出《今天我们怎样成长·世博青春故事会》栏目,持续聚焦“今天我们怎样成长”的主题,素描世博园区内外优秀青年个人与集体的青春故事,展现当代青年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挥洒青春激情、追求人生理想的实践轨迹,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从中得到真切的感悟,从身边的榜样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爱管“闲事”帮顾客排10小时队买首日封
世博邮政支局有个特点,外地和境外客人比较多。“我们支局的窗口工作人员大多掌握了两门及以上的外语。”于尧表示除了语言,怎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是他认为值得动脑筋的地方。爱管闲事于是成为了于尧的一个“毛病”。
4月,广州游客王女士向于尧询问有关世博会开幕首日封的事,知道只有在五一当天来排队才能买到,马上要赶回广州的她很失望。于尧想了想,自己五一当天正好休息,二话没说主动提出要帮其代购。
5月1日早上5点不到,于尧就来到了邮局,平常自己是工作人员,那天则以普通客人的身份乖乖地排起了长队。到的时候队伍就有八、九十米长,排到10点多才买好首日封,于尧心想既然来了就好事做到底,又排队排到下午3点多,加盖了当天的邮戳和纪念戳。第二天上班,于尧用EMS的形式把首日封邮寄到了王女士手中,让王女士感动万分。5月10日,一封表扬信就寄来了上海。
爱动脑筋为顾客省钱急顾客所急
不嫌麻烦,总是能耐心倾听客户的需求,开动脑筋为客户度身定做服务方式,是年轻的于尧获得很多人认可的“本事”。
一次,一位持港澳口音的老人来邮寄世博纪念邮折,快递到澳门需要96元多,老人嫌贵,眉头锁了起来。于尧见状,给老人出了个主意:“可以用‘港澳优先函件’,通常4天即可,价格可只要18元。”怕老人不熟悉,他又细心指导老人填写好信封。老人临走时感激地说:“大陆邮政人员服务真贴心,如同自己家人一般。”
别看于尧经常“傻傻”的,但也曾经给支局带来过一笔近万元的“巨额”收入。5月17日下午,新加坡馆(网上新加坡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于尧的包裹台说,有50多箱纪念书籍和图文资料要准备邮寄,但邮件太多,很重,不方便携带搬运出来。世博园内虽然有邮政网点,但地方比较小,人流大,这么多东西也没法处理。
看着焦急的工作人员,于尧第二天一早,就来了个“上门服务”——于尧自己向领导申请,特批了与邮政系统专门提供特殊服务的“红缎带小组”成员一起行动,来到了新加坡馆专门为用户包装。物品寄达地的地址很多,他们就逐个包裹对应书写名址,全部完成后,再带回支局窗口进行信息录入,当晚就帮新加坡馆寄出了这批物品。这次额外的服务也为支局带来了9400元的营业收入。
爱花心思
为顾客备好针线和老花镜
于尧今年25岁,是个进入邮政系统工作刚刚两年多的年轻80后,可世博邮政支局开业至今才短短4月,他就收到了十几封表扬信,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今年3月18日,位于世博园区外的世博邮政支局正式开始运营,保证这面小小的窗口能顺利运转的,是很多颗普通岗位上的“螺丝钉”,其中不少都是于尧这样的年轻面孔。
“您好,请问您需要怎样的包装?”“包裹破了吗?这里有针线,我帮您缝起来。”……走进位于浦东南路5000号世博园外的世博邮政支局,老远就能听见于尧洪亮而标准的普通话,一眼就能看到于尧的岗位——包裹台,因为那边永远是人最多的地方。“我一天服务的客人,最少50人,最多200人。世博会开幕当天,一直忙到晚上9点还有客人进来。”
尽管人头攒动,然而记者在现场发现,在于尧的窗口前却始终是秩序井然。
“我有秘诀。”于尧笑道。原来,每天营业前,他会把穿好线的针、不同度数并已经消过毒的老花眼镜放在监封台旁,供那些有需要的用户使用。在于尧的椅子边,则总是准备好了常用规格的钙塑箱:“我计算过,这是最有‘人气’用户的包装箱,多备点,一旦用户需要,我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封装,打包,称重,计价。”
“这个小伙子很有意思,总是笑嘻嘻的。”因为常备老花镜,连不是来寄报纸的老邮迷都爱过来“蹭”老花镜用。于尧也总是笑脸相迎。面对再多别人嫌麻烦的事,他都是以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