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政为“农家书屋”配送报刊
2010年08月11日来源:投递员周继胜把当天的报刊送到鸳鸯村“农家书屋”。
来到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鸳鸯村,投递员周继胜在路边停好摩托车,挎上邮包,走进村里崭新亮堂的“农家书屋”。接过周继胜从邮包里取出的一摞整整齐齐的《人民日报》、《重庆日报》,村委会干部胡大开一边在签收单上签字,一边不忘对已经是他老熟人的投递员说声:“今天又辛苦你了!”
在遍及重庆市39个区(县)的4000个“农家书屋”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当前,重庆邮政为全市4000个“农家书屋”配送报刊40种,流转额达578万元。在农村,重庆邮政有效搭建了一座传递知识与信息的绿色桥梁,许许多多“周继胜”从“绿衣使者”变成了农民朋友的“文化使者”。
邮政优势赢得信任
今年6月,重庆市邮政报刊发行局与市新闻出版局签订了从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的《重庆市政府报刊货物订销合同》,获得了为全市4000个“农家书屋”配送报刊的承揽权。这是双方第二年的合作。回顾两家结缘的经过,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重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始于2007年,当时的配置以图书为主,只有部分“农家书屋”拥有少量的报刊。随着中央财政对“农家书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对该项工程也更加重视,在2008年年底,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计划将报刊订阅作为“农家书屋”图书添置的重要内容,面向社会招标。
“我们一直在关注、收集相关信息,寻找切入项目的时机。当市新闻出版局流露出招标意向时,我们对其基本运作方式等信息已经了如指掌。”重庆市邮政报刊发行局市场部主任方兴贵说,“其他竞争单位还在准备的时候,我们已经由领导带队,和相关经管部门进行沟通了。”
占得先机的他们迅速拟订了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呈递给市新闻出版局。其中包括邮政优势、工作流程以及后期服务措施等内容,对经管部门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我们在方案中提到重庆邮政有多年报刊发行的经验,且具备覆盖全市的投递网络,这是邮政与其他竞争单位相比一个极大的优势。而在后期服务的部分,我们也有许多创新的措施,比如利用邮政网络关注农民朋友喜欢阅读的报刊,了解他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新闻出版局今后选购农民朋友喜欢的报刊提供信息参考等。”据方兴贵介绍,这个方案得到了市新闻出版局的高度肯定。
在对方的考察、评估通过后,重庆市邮政报刊发行局在与新华书店集团以及其他社会发行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胜出,于2009年1月与市新闻出版局签订合同,承揽当时市内3000个“农家书屋”报刊的供货、配送。
一年之后,重庆市邮政报刊发行局为“农家书屋”采购的报刊种类增加到40种,又因为单个“农家书屋”的报刊订货量也在增加,今年该项目累计可实现流转额578万余元,较2009年有大幅提高。
投递质量决定前途
“重庆‘农家书屋’的建设在我国西部是处在前列的,市政府还提出建设目标,要在未来一两年内使‘农家书屋’在本地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这意味着重庆‘农家书屋’将从现在的4000个增加到近1万个,每个‘农家书屋’的订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重庆市邮政报刊发行局局长廖白权告诉记者,“但能否和相关部门长期合作下去,开拓这个具有广阔潜力的市场,取决于我们投递质量的高低。”
“农家书屋”分布面积广、涉及区域偏僻,投递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确保“农家书屋”报刊寄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报刊发行局专门成立了“农家书屋”工作小组,随时跟踪全市邮政服务“农家书屋”的动态。针对市新闻出版局、各区(县)文广新局反映的报刊寄递问题,报刊发行局都会积极和各区(县)局沟通,寻求解决之道,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对方。
“例如去年10月,市新闻出版局在一次抽查中发现黔江区部分‘农家书屋’存在报刊不齐的问题,但我们询问过黔江局后却发现,所有的报刊都有已签收的清单。”方兴贵说,“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是村委会相关负责人签收之后没有按规定把报刊放到‘农家书屋’。那次之后,检查、督促相关人员把报刊送到‘农家书屋’,成了我们给投递员规定的新工作。”
“各区(县)局中,巴南局的‘农家书屋’投递工作最让我们放心。”印证方兴贵这句话的,是2009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财政局联合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对重庆市“农家书屋”建设进行的一次高规格检查。检查组抽样检查的正是巴南区的“农家书屋”,而包括报刊配送在内的巴南区“农家书屋”建设,得到了检查组的较高评价。
“巴南邮政共为63个‘农家书屋’配送报刊,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巴南片区局报刊发行公司经理李章介绍道,“一方面是局里在人力、车辆上的投入,开辟到各乡镇的直达邮路,给部分农村投递班配备摩托车等硬件建设上真正花了力气;另一方面是对投递员实施投递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将投递员的绩效考核完全与其投递量挂钩,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归根到底,加强投递能力建设、增强邮政服务能力,是应对市场机遇和随之增加的农村投递任务的必由之路。而做好“农家书屋”报刊配送工作,还能和村邮站建设、开拓农村市场相结合,走出邮政服务“三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