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邮萌动
2010年08月23日来源:直邮业务显然正在引起中国邮政的注意,在这个市场上,中国邮政近来动作频频。伴随中国邮政的一再出击,潜力巨大的中国直邮市场浮出水面。
中国邮政推广直邮
8月1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与安客诚信息服务(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拓展基于数据库营销的中国直邮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高品质的直邮服务、促进商业信息的高效率传播。
在之前的7月,浙江省邮政电子商务局则刚刚推出了“邮印良品”的活动:10万张明信片免费定制派送。点击网页,浙江省消费者就可以自己设计明信片并由邮政系统印刷、派送给收件人(仅限杭城)。没有数量上限。订制和送卡均不要钱。
邮老大放下身段搞免费促销,用意正在开发中小企业直邮营销市场。
所谓直邮,也称为目录销售,就是利用信函的方式,通过邮政渠道,向指定的单位或个人传达商务广告信息,以达到宣传促销目的的活动,有利于为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能吸引邮老大如此上心,直邮市场的潜力自然不小。
以美国为例,美国最大的邮政机构,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直邮公司——美国邮政,2009年投递了1500亿件商业广告类邮件到美国1.2亿个家庭。美国邮政遍布全国的3.6万个邮政局所和其他1.7万家大大小小的直邮公司,每年直邮收入将近600亿美元。这个数字使得美国的直邮行业仅次于电视广告业,成为广告业的第二大渠道,占美国全部广告业22%的份额,据统计,直邮广告的广告效率达到惊人的1100%。
正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指出的那样,美国直邮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中国直邮产业还处于培育期。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邮件数去年是8件,而美国是每人每年1800件(邮件总数),而直邮广告美国人均在每年700件以上,由于受广大的农村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拖累,中国的这个数字几乎等于零。
在中国,直邮即商业信函,目前每年业务量大约在100亿人民币左右,相对于美国每年约4000亿人民币的规模还处在非常原始的发展阶段,尽管目前中国直邮业20%到25%的年增长率不算低,但对于服务经济,服务市场的要求来看,中国的直邮业应当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邮政面临竞争
按照严格的直邮定义,指的是通过邮政渠道寄递的商务信函,因此直邮的直接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显然都是邮政。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其实这还是直邮市场和邮政两者的特性共同决定的。
陈寿送指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直邮市场面向的广告客户大多不是一线大都市的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方便接受电视等广告信息,也习惯于网络购物,并不是直邮方式最佳的受众。越是偏远不易接触各种媒体信息的区域,越是直邮优势尽显的地区。因此,邮政在县城及偏远地区的网络优势就成为其他快递企业无可比拟的了。
以直邮发达的美国为例,能够真正达到每一户美国家庭的直邮公司只有USPS,即美国邮政,美国邮政拥有3.6万个邮政局所,其邮路通到100%的美国家庭和政府及商务机构。其他所有的直邮公司,或物流巨头都有一部分的美国地址的收件人无法通过自己的网络达到,而只能转借用美国邮政的网络来进行投递。
不过,面对诱人的市场,不少物流巨头都想挤进来分上一杯羹。
在美国,最大的直邮公司是国营的美国邮政USPS;其次是那些物流巨头,如UPS、Fedex等,欧洲人通过收购,也加入这个战场,隶属于德国邮政的DHL也开始成为USPS极其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直邮市场虽然刚刚萌动,但并不缺乏竞争的硝烟。
陈寿送指出,不少电子商务网站在给客户递送商品的时候也会附上一份商品目录,这对于维护老客户和开拓新客户都是非常有效的,而这个过程就是由快递公司来完成的。无论从成本还是便捷性,都不输于走邮政网络。
据了解,目前在中国,运用直邮营销比较成功的也多数是电子商务网站。艾瑞咨询分析师张艳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像麦考林、红孩子等网站主要运用直邮营销,对于业绩提升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