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广东珠海与贵州黔南共建西南商贸物流枢纽

    近日,由广东省珠海市和贵州省黔南州共建的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在黔南州贵定县启动建设,这是继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被国家列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导工程后,黔南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行动。 据介绍,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总占地面积3800亩,设有甩挂配送区、展示交易区等8个主体功能区。珠海和黔南将力争用5至8年的时间,将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流枢纽、便捷出海通道,提供跨省、跨国商贸的综合服务重要平台。 黔南州处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交汇的重要节点,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进入华南、岭南的交通咽喉和最近的出海通道。借助区位优势,黔南州着力构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和中国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一批物流园区相继动工建设或投产,其中包括贵州昌明国际陆港。 今年9月,黔南州、珠海市两地签署合作协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贵州昌明国际陆港作为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的起点,将通过铁路向南延伸至珠海港,进而与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现互联互通,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贵州昌明国际陆港还可向北延伸至四川遂宁,接入甘肃兰州,打通北上南下的物流快捷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

    2015-12-08
  • 圆通云南分公司召开“双11”总结和网点服务质量培训大会

    近日,圆通速递云南分公司召开“双11”总结和网点服务质量培训大会,云南分公司及全省87个网点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对“双11”期间的人员、设备、运能、路由等工作的部署规划进行了总结。会议分析了“双12”电商活动特点,并为即将到来的“双12”、元旦等高峰期作了准备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网点要积极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配备建设,用面对“双11”的态度全力以赴应对“双12”。 会议还对云南分公司的网点服务质量进行了实务培训。培训主要就规范建包、三段码编码操作和推广、网点服务质量与扶持派费、仲裁等相关业务知识进行了重点培训,夯实业务知识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2015-12-08
  • 顺丰航空开通“长沙—香港”全货机运输航线

    为共同推进长沙机场口岸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顺丰航空携手长沙机场于12月7日顺利开通“长沙—香港”全货机运输航线。新货运航线的开通,得到了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和长沙机场口岸联检单位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新航线由顺丰航空波音737-300型全货机执飞,每周1班,这将为湘、港两地货邮往来提供更多空中运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顺丰航空自身的运营保障水平。 目前,顺丰速运拥有以B737和B757机型为主的全货机机队,主运营基地设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构建了以深圳为核心枢纽、辐射全国的空中运输网络。截至11月,自有全货机数量已增长至23架。随着顺丰速运业务的规划发展,顺丰航空未来也将稳步引进自有运力、逐步完善航线运输网络,期待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快件空运服务。

    2015-12-08
  • 互联网重构高效物流新生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跨界融合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要素与现代制造业、电子商务、物流、金融、能源等国民经济组成要素不断碰撞交融、释放创新,催生出各种新方式、新模式、新范式。2015年7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高效物流”列为11大重点行动之一,至此,全面互联网化的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物流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需求 历经3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快递业务量等重要指标数据均居世界第一。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 ——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载体 从快递量的变化来看,我国年度包裹数量从2006年的10亿件,激增至2012年的57亿件、2013年的92亿件,再到2014年的140亿件,同比增长52%,已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有数据显示,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6个月累计同比平均增幅超过50%。过去10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上网络化的快车道。 ——物流产业已进入需求和载体的关键转型期 从物流的需求和载体变化来看,传统服务于B2B的合同物流已近没落,方兴未艾的B2C受到日渐兴起的O2O与C2B模式的冲击,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出手布局O2O平台,嘿客、优选、海外购等传统物流企业的电商渠道也相继依靠速度优势倒逼传统网购平台,电商和物流的价值高点已发生偏移。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速公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2013年降低了5%~7.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近30%。反观顺丰的业务流量增幅达到50%~100%,其飞机运力达到34架,并含有自有全货机15架,这些基础数据也印证了整个物流业态的价值体系正在发生重要变迁。 ——物流产业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举措 物流是一手拉着生产、一手拉着消费的第三个要素,它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到“杠杆”作用。只有抓住物流,才能撬动两端,只有把物流这个“杠杆”摆平了,才可以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现代物流业是一种复合型服务业,它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它是市场经济的有效配置、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我国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支撑。 从国际、国内两条线来看,一方面我国高端物流业正处于全面“走出去”的关键阶段,如何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发挥高效物流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作用,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为本土物流业开辟了空前的市场内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涉农物流支撑下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将成为撬动农村广大市场、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物流“互联网+”化是产业内外因的共同选择 从字面上来看,似乎体现出“互联网+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互联网升级版”的含义,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背后,蕴含着绝非简单的相互叠加所能解释的深层次理念。如何放开心态、主动拥抱互联网,从而成功构建互联互通的大物流生态圈,实现物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需要从物流行业自身的内生发展动机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两个角度来看。 ——产业属性互补,“互联网+物流”一拍即合 从产业属性来看,物流行业对物理空间有着先天的路径依赖。物流自身作为一种基础的承载支撑性产业,其核心在于货物的高效、及时、低耗、规模化“流通”,它是运转在公路、铁路、航空、水道等各个环节的实体价值转移与增值过程。物流产业本身的“重资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灵活定制的业务转型。同时,这与互联网本身特有的规模性、扁平性、集聚性、便捷性和普惠性等一系列“轻资产”优势产生高度契合的“化学反应”,借助虚拟世界的信息复制与边界汇聚,实现“物”与“信”的融合共生和互利互惠,促进物流领域的CPS落地实施,形成虚实结合、交相辉映的网络化物流产业。 ——产业瓶颈凸显,“互联网+物流”破解难题 从行业瓶颈来看,物流产业大而不强、成本虚高。一方面,从体量上来说,2014年,我国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10万亿元,同比增长8%,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同比增长9%,足见体量之大。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其背后隐藏着的惊人成本:相关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18.0%,而美国该项占比仅为8.5%,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为13.0%,巴西为11.6%。从成本构成来看,我国的运输成本仅占不足一半的物流费用,而仓储占了45%左右,而在美国仓储成本大约只占15%,运输则占据绝对比重,相比之下,失衡之重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浪潮下已经催生了阿里菜鸟、京东、顺丰优选等一系列互联网化的“物流升级版”,但尚未形成可与UPS和亚马逊等平台型巨头相提并论的业界领军企业。企业偏小、行业偏弱、产业偏虚将成为持续制约物流做大、做强、做精的内在积弊。 供需交易双方信息严重失衡是堆高我国物流成本的背后推手。行业过于分散、缺乏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大量区域性的物流公司纠缠于中间流通环节,致使大量的货物无效流通和低效流动。因此,物流产业急需借助互联网优势,从打破信息孤岛、构筑信息和货物的双向流通渠道入手,打造物流产业互联网的“升级版”。 构筑“互联网+”物流“三个一”发展体系 “互联网+”物流对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意义重大,有助于供应链价值和整体效益提高。有利于物品从供应商更快地运输到需求方,实现顾客的快速响应,以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实现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沟通和实现;有利于工商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和物流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有利于加强供应链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和整体效益最大化。利用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从业者大幅节省信息化成本,跨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阻碍,带动现代物流产业链全面发展。 紧密结合物流产业的核心关键环节,按照“由内而外、由此及彼”的发展规律,通过构筑“三个一”的“互联网+”物流发展体系,全面推进“互联网+”物流的“落地生根”。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做大通达物流信息 “一张网”,即实体货运与虚拟信息的交织网 一方面,聚合现有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形成平台化资源共享互通体系;另一方面,完善数据对接机制,促进跨领域信息互联互通。目前,“菜鸟网络”已构建了物流天地网、仓储设施网、创新电子面单网的三张网模式。在北上广等地已建立超百万平方米的5个一级中心,日均疏导千万个包裹。 ——建设深度感知的智能仓储系统,做强物流的起始“一公里” 借助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提升物流仓储的出货效率。京东商城打造的智能仓储系统“亚洲一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等联网应用,实现新型仓储作业方式,支撑数以亿计的订单出货。 ——完善物流智能配送体系,做新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 一方面,将货运车辆信息与供需对接,避免不必要的空驶与空转;另一方面,将物流配送下沉到具体的社区、街道和乡村,创新多种收货模式。成都我来啦公司创新的“速递易”自助模式,以家庭为纽带主打同城O2O综合服务圈,实现了中小企业在全国的迅速扩张,衍生出15家分公司、设立了万余个网点。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