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变“堵”为“疏”,北京快递三轮车也有了“身份证”!

2016年11月23日来源:

今天(23日)上午,记者走访北京西直门附近某快递网点时发现,这里的30多辆快递电动三轮车已经在22日晚上全部涂装完毕,今天一早以全新的外貌行驶于附近的大街小巷。快递员小陈说,“现在车子统一涂装,车架号和号牌绑定,我们在派件中,需要更加重视交通安全,时刻提醒自己的驾驶行为。”

进入11月份,不少细心的消费者都发现,奔走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的座驾——电动三轮车正悄悄地发生这变化:厢体被喷涂为上下两层,上层是蓝底白字的“快递”标志,下层是企业自己的Logo,车身喷图有车辆编码——这样意味着,从今以后,每一辆行驶在北京大街上的快递三轮车,都将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证”。

电动三轮车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快递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当前快递收寄和投递服务的主要运载工具。但是,由于在快递电动三轮车牌照发放、道路通行、运营管理等方面缺乏明晰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交管部门日常执法尺度不一,快递电动三轮车通行受到诸多限制,对快递服务产生较大影响。如何保障“快递三轮车”在享有城市道路通行权的同时,又不对城市交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成为摆在公安交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乃至所有快递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建立三轮车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各方责任,才能较好解决三轮车通行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变“堵”为“疏”,针对快递服务的实际情况,探索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递三轮车城市通行便利。今年9月19日,按照“交管部门主导,邮政部门配合,快递协会参与,企业加强自律”的工作思路,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本市邮政寄递行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常态化两级工作机制,管理责任“三落实”、管理措施“三统一”、管理手段“三加强”。根据《方案》,北京市成立了市、区两级邮政行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邮政行业交通安全委员会,市交通安全委员会有关领导任组长,公安交管部门、邮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统筹负责邮政、快递企业车辆及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全市40家邮政快递企业总部分别成立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分别成立属地邮政寄递行业交通安委会,由各交通支、大队和行业安委会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系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

管理责任“三落实”

落实市、区两级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监管责任”。深入摸排快递电动三轮车有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制定联合考评办法并严格执行、依法查处,定期通报车辆、人员的违法及事故情况,强化规范、警示作用。

落实寄递企业的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寄递企业建立本企业交通安全考评办法,落实企业对电动三轮车及驾驶人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落实快递电动三轮车驾驶人的“直接责任”。企业完善电动三轮车及驾驶人管理档案,落实驾驶人交通安全直接责任,与驾驶人签订责任书,对驾驶人发生交通违法、责任交通事故等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管理措施“三统一”

统一标准管理快递电动三轮车。制定快递电动三轮车颜色、标识的统一标准和编码规则,要求企业按照标准管理和使用电动三轮车。

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要求企业为所使用的快递电动三轮车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提高寄递业运输车辆和人员的安全保障。

统一制发驾驶人交通安全活动卡。建立驾驶人学习管理制度,各区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发快递电动三轮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活动卡,督促寄递企业定期对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并将教育情况记录存档。

管理手段“三加强”

加强路面执法与源头管理联动。对快递电动三轮车的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路面执法,强化追查处理,形成路面管理和源头监管联动模式。

加强驾驶人员守法意识教育。

加强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宣传。在寄递企业内部明显区域设置宣传专栏,组织义务宣传员,通过布置展板,播放事故案例短片、发放宣传材料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市快递协会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和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快递三轮车统一编码工作,并组织快递企业对车身进行喷图,预计到11月底即可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