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绿色包装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6年11月24日来源:

随着11月11日零时的钟声敲响,2016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拉开了帷幕。据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日24点,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达1207亿元。

一场购物狂欢过后,往往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快递包裹,而每年因快递包裹产生的海量包装废弃物,都会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有效回收利用快递包装废弃物,已成为历年“双11”收尾阶段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现状:快递垃圾背后的无奈

目前,受货运风险影响,众多电商被迫“过度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通常,一件网购商品送到用户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虽然这样的包装既费钱又费力,但为了运输安全,大多数电商在快递包装上都会选择“宁多勿少”。同时,由于环保可降解的包装物料价格较高,出于成本考虑,不少电商和快递企业的外包装还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以快递包装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胶带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都是不可降解胶带,而非环保可降解的牛皮纸胶带。

“双11”过后,大量快递包裹进入千家万户,但面对拆封剩下的包装垃圾,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不知怎样处理是好。一方面,现在纸箱回收价格越来越低,收废品的都不愿意上门来拿,所以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随手扔掉;另一方面,即使回收,分拣垃圾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导致海量包装废弃物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其实,在快递包装物方面,还不只是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有媒体曾报道称,在其包装物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许多小型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从化工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材料生产快递包装塑料袋。据了解,这种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标的重金属、细菌病毒以及有毒有机物等。此外,在纸包装中,有些厂商还会使用过量的填充物,以此来提高纸张克重,或者使用劣质油墨进行印刷,导致包装上残留的有害有机物超标。

问题:快递包装绿色化的瓶颈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1年8月,针对飞速发展的快递业务,国家邮政局制定发布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但是,该规范只对快递企业的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程序和快递营业场所设施设备要求做了规定,而在如何对快递进行包装等问题上没有明确规定。2014年,行业标准《快递服务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出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快递企业试点包装再利用。随着这一行业标准的出台,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开始探索快递包装的新出路。

从企业层面来看,2014年底,曾有媒体调查称,申通、韵达、圆通3家快递公司表示愿意回收快递包装箱。同年,电商当当网率先推广淀粉基可降解环保包装袋。当当网高管称,这种包装袋相比传统塑料袋可节约70%的石油资源消耗,目前应用于图书塑封和包装环节上。而中粮公司的“我买网”在这方面动手更早。据悉,该公司在2012年就开始了配送纸箱回收的活动。

今年6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开始布局“绿色物流”,具体包括环保快递箱、环保快递袋、环保快递车等产品。菜鸟网络尝试推出可重复使用的安全塑料材质的环保箱,逐步替代快递纸箱。买家签收取货后,快递员把箱子收回,按流程回到发货仓库。此外,菜鸟网络正在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生产可降解的环保袋,这种环保袋会在一段时间后在土壤中自然分解,避免污染,但其成本是普通包装塑料袋的几倍。

一言以蔽之,快递包装开启绿色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增加、包装标准缺位、重复利用的包装物容易破损等,这导致很多电商、消费者不愿配合。

启示:各国回收利用有高招

解决包装废弃物问题,各国在共同努力,其做法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方责任,以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德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性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同时,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此外,德国还出台了《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装生产商外,从事运输、代理、批发、零售的企业也必须负责回收包装物。

事实上,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著名纸箱生产商利乐包、艾罗派克、唯绿包装、康美包等已经建立了纸箱理事会,以促进纸箱在美国的循环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亚洲地区,日本在包装绿色化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日本不仅制定并实施《包装再生利用法》,还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鼓励在境内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费者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日本的收运系统会将分类完的包装废弃物通过定时回收、集合中转等方式,运输至专门的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