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办公吹响“低碳”号角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低碳环保已成为各国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共识。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协定书》的缔约方,更是提出单位GDP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并颁布多项法规促进国内各行各业节能减排。 提到节能减排,绝大多数人就会认为那是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事情。提到绿色办公,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打印纸双面用、无纸化办公等等。然而在全球领先的软件开发及咨询公司SonarLogic CEO Lloyd Ernst先生看来,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生产型企业的事情,更是全球不计其数的办公室的分内事情,绿色办公也不仅仅是节约纸张那么简单。 办公室也是高碳区? 办公室也是碳排放的高耗区,对于这样的观点你信吗?然而在铁证一般的数据面前,不得不信。Gartner的调查数据显示,各个机构的电脑及其外置设备的花费几乎占据了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消费的31%,而且电脑及其外置设备造成双重消耗,既有设备本身的电力消耗,又有设备所在物理空间的空调消耗。Lloyd Ernst则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一个拥有一万台电脑的企业来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台电脑每小时大约消耗0.2度电,连续运行八小时的消耗1.6度电。按每度电一元计算,一万台电脑每天的电费就是16,000元,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员工在下班后有不关电脑的习惯,电脑实际运行时间是每周120小时以上。根据《2009 PC能耗报告》中调查,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企业有50%的员工属于上述情况。而企业在电脑上的实际耗电量远大于这个数字,大约在768万元/年,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支持这些电脑运行的相关设备,如网络通讯设备、温控设备、外设等的能源消耗。由此可见,各个机构若能在办公室节能减排上下足功夫,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也有效控制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机构在办公活动中所造成的大量 “碳“排放,既有纸张、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耗材大量使用引起的;又有电脑等设备拥有量的持续递增所带来的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指数增长,这些都成为大型机构日常办公不容小觑的一笔开支。 绿色办公从PC做起 针对办公室内PC能源消耗问题,SonarLogic公司CEO Lloyd Ernst认为:仅采用电脑本身集成的电源管理功能并不能完全堵上能耗和碳排放的漏洞。当前各个机构电脑集群存在着大量节能减排的机会,例如,当不使用电脑时自动关闭电脑,使用时开启或用智能方式远程唤醒电脑(例如通过手机唤醒);办公期间的个人空闲时间(例如开会时间、午饭时间等)自动将电脑进入节能等待模式;监测工作区电脑设备是否仍然处于最佳工作性能状态以及是否需要购买新设备替换的报告;追踪电力、纸张、墨粉的成本消耗以及相关的环境成本;鼓励员工更强烈的环保意识,而不必由于执行复杂的行政命令心生沮丧。 为了帮助各个机构从PC使用的每个细节、每个角落入手,从各个环节上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切实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办公室当中,SonarLogic Greentrac绿色办公解决方案应运而生。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和人性化的自我约束机制,Greentrac绿色办公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了IT设备本身和所在空间能量消耗的双重节约,既有效降低了IT设备自身的能源消耗,同时也降低了IT设备散热所造成的空调等费用,帮助企业降低最高80%的能耗成本。 除了有效降低PC设备所造成的能量消耗,SonarLogic还将把目光进一步扩大到有效降低企业办公所造成的能耗浪费以及精确评估企业办公室的能耗信息上,有针对性地鼓励用户改变习惯,真正实现“绿化”办公。 绿色办公效益可观 办室里也能节省出“金山银山”已不再是奢望。一家位于北京“硅谷”上地的著名IT公司对SonarLogic的绿色办公方案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家公司拥有2000台办公电脑,其每年耗电量为1,850,102度,每年电费开支2,212,330.85元,浪费的碳排放为1,013,666kg——508,362kg之间,经过测算使用Greentrac绿色办公解决方案后,能够节省费用1,266,908.39元——613,307.95元,可节省的碳排放在979,459kg——4,741,54kg。如此可观的费用节省,着实让这家公司心动。 当前全球经经济正面临二次探底,每个企业管理者承受着财务业绩、未来发展及企业责任之间相互平衡的压力,采用完全的绿色办公战略不仅节约成本,不仅符合每个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可以为企业形象加分不少,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绿色办公的队伍中来。
07/09.2010 -
武汉局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武汉邮政努力打造优质服务队伍。 “江城五月落梅花”,在姹紫嫣红、花香四溢的五月,武汉市邮政局获得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这一荣誉的背后不仅凝聚着武汉邮政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更代表了社会各界对武汉局服务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武汉局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主线,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市场意识,推动邮政发展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邮政用户满意企业”、“全国通信行业用户满意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诚信示范企业”、“湖北省创建行业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谋“略”——找准市场定位,规划未来发展 2009年,武汉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本着为老城区减负、为新兴发展地区加压的原则,给各区、县局制定了不同的收入增长目标,使全局县域经济收入增长21.5%,达到8739万元,占业务总收入的18.4%。 同时,武汉局推行代办收入模拟结算模式,按利润率高低对全局收入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结算标准,以代办收入作为评价各局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引导各局重点发展储蓄、保险、电子商务等高效业务。全局2009年代理储蓄、保险、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0.78%、58.67%、49.73%,远高于12.13%的平均增幅。 武汉局还在优化金融类业务结构的同时做好余额发展工作,保证效益规模同步增长,金融类业务收入增长22.91%,余额达到4402.31万元;速递物流专业改革发展两不误,收入增长12.12%,实现收入1543.73万元。 谋“势”——承担社会责任,弘扬时代风尚 目前,武汉局共为用户提供20多种中间业务服务,实现多种代理业务的“一站通”;在全市72个网点开办了理财专柜,新增了邮政储蓄短信服务,及时向用户通知账户变动情况。武汉局在全市农村建立了120个“三农”服务站,为农户提供化肥、农药等配送服务,避免了假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此举得到了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的高度评价。 武汉局谨记企业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发挥邮政联系城乡、服务大众的优势,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开展了爱心邮路创建活动。通过连接千家万户的邮路,武汉局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共建立爱心邮路活动档案758户,确定重点帮扶对象82户,涌现了助残献爱邮政人——郭锦伟、模范邮路标兵——周冬华、“山路弯弯献青春、二十二年风雨情;辖区乡亲交口赞,一代邮人洒爱心”的徐古支局周冬春等一大批关爱市民、奉献邮路的先进典型。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先进典型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邮政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17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武汉局还与武汉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组织了四届“绿衣天使”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社会推荐、组织推荐及个人自荐的方式,从邮政营业、邮政投递岗位中推选出“绿衣天使”70余人次;通过服务明星的示范效应,弘扬尊重服务、重视服务的时代风尚。“绿衣天使”活动开展4年以来,涌现出“感动武汉十大人物”刘琼书、“拥军模范”王珍、爱心助残的夏富生等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被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谋“变”——激发企业活力,畅通渠道建设 2009年武汉局建立了两级金融营销体系,成立了金融业务局,对邮政代理储汇业务的发展进行指导、协调、督促;各区局成立了金融业务分局,对区域代理金融业务的发展实施专业管理。武汉局出台了二级支行长管理办法,对区局长、支局长和区支行行长、二级支行长实行区域储汇业务发展双挂钩考核。 武汉局还在全局所有符合条件的邮储网点设立理财专柜,使代理保险专业的营销人员达到160人,提高了全局理财业务的发展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局积极构建“以专业营销为主导,以项目营销为支撑,以窗口营销为基础,以社会营销为延伸”的营销体系,形成了市局大客户中心、专业局、区局和支局4个层面的营销架构。全局完善了营销薪酬分配制度,对营销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对营销员分配引入“532”模型,按照个人50%、小团队30%、大团队20%的比例,进行责任和利益的分配。 谋“远”——强化服务能力,提升硬件软件 在硬件上,武汉局以网点布局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特色网点、效益网点、专业网点的建设,连续4年全力推进主要营业网点的改造,重点改造、装修了283个营业网点,建设新型农村支局8处,改造和新建速递投递点18处、普邮投递点8处。同时,配置自动取款机229台、用户自助缴费机60台,为营业厅面积超过35平方米的60处网点配置了储蓄用户等候叫号机和休息坐椅。 武汉局制定了网点管理3年规划,对网点营业面积不足100平方米、郊区网点营业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全功能自办网点全部进行扩建,共扩大营业面积2343平方米,全年更新邮政主体标识、局名牌、营业时间牌及信筒、信箱近1000个,使全市主要城区、郊区的邮政局所和邮政设施全部达标。 除了网点建设,武汉局还加强了对实物传递网的建设,先后对特快专递、报刊等邮件实施了大提速,开通了城市快速网,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内特快邮件全面提速、城际间特快邮件“次晨达”。武汉郊区和周边8个城市的特快邮件时限达到与武汉市城区相同的标准,城市快速网摩托车投递覆盖率达到95%。 在软件上,武汉局完善了营投人员的服务规范和操作标准,编印了各类服务教材10余种。2009年度,全局参加培训的营业、投递员共计2850人次,全面提升了窗口服务水平,确保了窗口服务管理的常态化。
07/09.2010 -
邮政产品受“博”客青睐
借助世博会商机,一些邮政企业纷纷开发专题项目,主动融入世博会服务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自4月开始,江苏省邮政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借世博会商机做大旅游类商函业务。截至6月底,该公司通过开发《江苏游——相约世博》专刊项目,成功向省内外邮送了10万册本册型DM,实现收入200多万元,并已收到省内外读者回函近500份,其中的10名幸运读者每人将获赠两张世博会门票。《江苏游——相约世博》专刊以旅游为主线,设立了江苏参与世博会各项活动介绍、投资环境与项目介绍以及游客在世博会期间的读、行、食、宿、乐、购8大板块,主要宣传江苏各地以景区为核心的交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和以招商为核心的各类开发区、产业园、乡镇工业区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在全省性项目的基础上,各市局主动围绕世博会开展商函主题营销。南通、盐城、泰兴等局开发了《玩转世博》本册型DM,太仓局开发了《迎世博、游太仓》邮送广告,苏州局开发了《世博江苏游——苏州版》。此外,江苏邮政函件部门还积极营销以世博会为主题的邮资封(片)。截至6月底,江苏邮政世博会函件项目实现业务收入750多万元。 山东省青岛市邮政局把实施“畅邮世博”主题营销活动作为今年集邮业务的重点项目。目前,该局实现业务收入1000余万元,完成省公司下达计划的700%多。他们认为,突出“邮品+礼品”定位,打造具有特色的邮政品牌是营销活动的关键。该局以集邮产品为引线、代销收入为补充,结合《精彩世博世界珍邮》纪念邮册发行、《富春山居图》特供邮品发行等,以目前市场持续向好、高端客户需求旺盛、创收较高的金银制品类为主要目标,全力做好世博产品的采购、销售工作。 6月26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政府与丹麦在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举行了“新都日”主题日活动。当天,由新都区邮政局设计、制作的以“三千年古都田园式新城”为主题的2000枚单枚式明信片被中外游客一抢而空,1000册本册式明信片也被当做礼品赠送给上海市政府、丹麦驻华大使馆等。今年是中丹建交60周年,以“中丹城市梦想”为主题的“新都日”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由国内的一个县级政府在外国国家馆举办主题日活动,在本届世博会也属首次。此前,新都局了解到区政府急需通过最佳方式在世博会展示新都形象的计划后,立即推荐以明信片作为“新都日”的宣传介质,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认可,最终达成了制作1000册本册式明信片、2000枚单枚式明信片的协议,为新都局带来业务收入6.63万元。
07/09.2010 -
喀什地区局助力经济开发区建设
7月2日,为期5天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圆满闭幕。喀什地区邮政局充分发挥产品、服务和品牌优势,成功开发喀交会中、英、俄文版邀请函,新闻发布会请柬,《丝路明珠》专题邮册与企业形象期刊,采取多种产品组合联动方式,积极搭建参展商之间、参展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平台,不但提升了产品的服务功能和企业形象,而且为喀什发展旅游业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作为祖国西部重镇,喀什成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个热点地区。位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市拥有上千年历史,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把喀什建成面向中亚南亚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和西部明珠以来,喀什计划再次创造“深圳速度”,力争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喀什地区局紧紧抓住喀什建立经济开发区和内地4个省份对口支援给喀什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切入喀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大力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城市邮政经济发展。针对喀什城市网点少且租用比例过高、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板问题,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邮政网点布局,增加城市邮政自有网点数量,加快营业网点的新、扩、改建步伐。强化邮政网络支撑,注重挖掘现有网运能力和优势资源,以提升城市综合投递网对竞争性业务的快速反应及渗透能力为重点,加强末梢投递能力建设。围绕重点行业客户、大型投资项目和重大主题活动,以专项营销项目为抓手,整合营销资源,完善联动开发机制,依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宣传服务主题和多种产品组合,推进邮政产品联动发展,提高邮政企业品牌形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统筹兼顾做好农村邮政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好普遍服务和商业化发展的关系。认真履行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职责,努力做好广大农村及偏远农牧区的邮政通信服务。增强新形势下农村邮政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邮政服务“三农”的领域。发挥邮储银行网点优势,不断拓展储蓄业务,满足农村客户办理储蓄、保险、贷款等金融业务的需求,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分销渠道建设,构建联通城乡、双向流动的配送网络,大力开发市场容量大、农民急需的农资产品配送业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村邮站”工程,进一步解决好农民用邮问题。同时,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针,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农村网点效益的提升,努力缩小城乡邮政发展差距。
07/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