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物流加速进入“拼数据”竞争时代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专电 题:电商物流加速进入“拼数据”竞争时代 新华社记者郭宇靖 “双十一”过后,一场全面提升智慧化水平的物流大战再度燃起硝烟。以京东、阿里、苏宁为代表的电商重点布局打造物流品牌,一方面加强物流能力的开放共享,另一方面更是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化物流作为各自战略的重中之重,向全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 京东集团23日首次对外公布集团的物流战略,并全面向第三方商家开放物流能力。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振辉称,这是京东将过去十年投入积累的物流能力全面向商家开放,范围不局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线上线下多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 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物流管理正是物流向智慧化发展的印证。德勤中国物流与运输行业负责人宋旭军说,近年来传统物流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设备已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物流业正在进入以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 同样选择了开放和智慧化发展路线的还有菜鸟和苏宁。菜鸟网络首席执行官童文红近日也公开表示,智慧物流是整个商业链、供应链协同平台的基础设施,具备共享和协同理念的物流,将是下一个互联网的蓝海。“‘双十一’中惊人的物流量,背后是一场数据的战争,数据是指挥枢纽。”她说。 苏宁云商首席运营官侯恩龙说,苏宁一直将物流的发展放在集团战略的高度,智慧物流一定要将物流能力向社会开放,并不断提高智慧化的程度,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接入了苏宁的物流云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定制化等趋势日益突出,但物流行业仍然面临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化物流不健全等问题,大量零售业商家在向“互联网+”的转型中遭遇了供应链管理的巨大挑战,而这正是电商看好的潜力市场。 一位物流行业人士表示,智慧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区别于以往传统物流,如今的竞争更注重大数据分析给商家带来的效率提升。一些不擅长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在采用电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后,库存周转天数和发货时间大幅缩短,客户满意度和销售额大幅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希望电商开放和智慧化发展的物流方式,可以在促进消费方式转变的同时,继续以创新弥补短板,提升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物流行业正在发生物流综合化、技术驱动化、网络全球化和生态共享化四大趋势变革。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断开放和延伸自身业务,并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设备提高物流效率。同时,信息和云服务商也在不断涌入物流行业。
2016-11-28 -
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成立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拓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京津冀区域物流运作效率,推动区域内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协同、工作协同和标准对接,今天上午,在三地商务部门指导下,由物流行业组织牵头,以各自成立的物流标准化联盟为基础,联合成立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联盟旨在助力物流标准化在京津冀区域内协同实施,加强京津冀区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提高物流标准化的通用性和一贯化,搭建京津冀地区企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区域物流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背景材料: 北京市物流标准化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提高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改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部、商务部等指导引领下,北京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也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中唯一继续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城市),以托盘标准化及循环共用为切入点,积极促进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对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诚信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经济社会双实效。 2015年,北京市29家试点企业积极与上下游沟通协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物流标准化改造升级、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是共用标准化托盘使用量快速增长。试点企业标准化托盘量从原有140万个增加到212万个,提高52%,标准化托盘占比从11%提高到16%左右,完成带托盘运输超过300万板次,促进了一贯化托盘作业的实施。其中,3家第三方物流标准化设备服务商试点前拥有托盘 115万个,试点项目实施后托盘池数量达到145万个,托盘租赁模式业务规模显著扩大。 二是试点企业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明显降低。试点企业库内运输设备、人工效率提高超过50%,货物周转效率、盘点准确率、仓库空间利用率均大幅提高,货物破损率明显降低。由于搬运次数减少,装卸人员成本降低50%以上。同时,通过托盘租赁,企业减少物流器具积压,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是有效缓解商业设施周边交通压力,社会效益显著。新增免验收(延迟验收)企业(门店)400余个,平均免验收货运量占比达到28%,货物装卸效率、交接效率平均提高了2倍以上,有效缓解了货运车辆排队导致的周边交通拥堵的压力,带动了合作企业间的高度互信。对实现北京物流业转型升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推广物流标准化过程中,北京市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联动”的有效推广模式。一是配送中心主导模式。以大型批发企业或大型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为核心,通过带托运输,带动零售终端门店使用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例如,以朝批等大型代理商为代表,通过自身在供应链上的影响力,积极打通上下游环节、实现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与上游雀巢等重点供应商达成带托装卸运输和托盘循环使用合作,目前与雀巢已完成带托货运量190万件,完成托盘互换2万板次;积极向下游客户寻求合作,与京客隆、物美等多家企业达成托盘互换协议并试点运作,逐步向终端门店全面推广。二是第三方物流主导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带动其服务的上下游企业使用标准化物流设施装备,逐步实现带托运输。例如:以招商局物流为发起单位,8家试点企业成立了区域托盘循环共用平台联盟。联盟各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带托运输免检验货协议、统一仓储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标准等方式,实现货物高效流转和托盘循环共用。三是农产品物流一贯化模式。以大型连锁超市和蔬菜基地直供直营为重点,在田间地头推广使用标准化周转箱,逐步实现从地头到零售终端的农产品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工作实现了两个方面创新。一是实现了商贸物流交接货模式创新。试点突破现有零售终端交接货模式,依托标准化托盘应用,以整托货物外包装无破损为标准,超市门店、便利店等实现现场免验货,减少商品交接环节的作业时间,提高收货效率。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创新。争取政策突破财政资金使用地域范围的限制,支持北京企业在津冀区域范围内投资建设物流项目,试点企业在津冀地区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有效带动区域物流标准化一体化建设。 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是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实现货物装卸、储存和运输的基本物流设备,也是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载体。
2016-11-24 -
顺丰在成都启动西南首家医药物流中心项目
近日,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菲”)与顺丰集团旗下的成都顺意丰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启动战略合作,双方携手在成都启动赛诺菲的中国第三家、西南首家医药物流中心项目。 医药物流中心项目依托顺丰在成都现有的冷运资源,主要包括一个超过6000平方米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冷链仓库和54辆冷链运输车。能够实现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的仓储和冷链运输。另外,顺丰富余冷链资源也将作为第三方医药物流中心,为其他医药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据了解,赛诺菲已在北京和杭州启动了医药物流中心,成都项目今后将辐射云贵川渝四省(市),开展药品的仓储和配送一体化服务,并扩大到疫苗。配送时效保证在24—48小时之间。
2016-11-24 -
绿色包装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11月11日零时的钟声敲响,2016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拉开了帷幕。据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日24点,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达1207亿元。 一场购物狂欢过后,往往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快递包裹,而每年因快递包裹产生的海量包装废弃物,都会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有效回收利用快递包装废弃物,已成为历年“双11”收尾阶段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现状:快递垃圾背后的无奈 目前,受货运风险影响,众多电商被迫“过度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通常,一件网购商品送到用户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虽然这样的包装既费钱又费力,但为了运输安全,大多数电商在快递包装上都会选择“宁多勿少”。同时,由于环保可降解的包装物料价格较高,出于成本考虑,不少电商和快递企业的外包装还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以快递包装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胶带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都是不可降解胶带,而非环保可降解的牛皮纸胶带。 “双11”过后,大量快递包裹进入千家万户,但面对拆封剩下的包装垃圾,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不知怎样处理是好。一方面,现在纸箱回收价格越来越低,收废品的都不愿意上门来拿,所以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随手扔掉;另一方面,即使回收,分拣垃圾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导致海量包装废弃物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其实,在快递包装物方面,还不只是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有媒体曾报道称,在其包装物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许多小型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从化工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材料生产快递包装塑料袋。据了解,这种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标的重金属、细菌病毒以及有毒有机物等。此外,在纸包装中,有些厂商还会使用过量的填充物,以此来提高纸张克重,或者使用劣质油墨进行印刷,导致包装上残留的有害有机物超标。 问题:快递包装绿色化的瓶颈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1年8月,针对飞速发展的快递业务,国家邮政局制定发布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但是,该规范只对快递企业的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程序和快递营业场所设施设备要求做了规定,而在如何对快递进行包装等问题上没有明确规定。2014年,行业标准《快递服务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出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快递企业试点包装再利用。随着这一行业标准的出台,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开始探索快递包装的新出路。 从企业层面来看,2014年底,曾有媒体调查称,申通、韵达、圆通3家快递公司表示愿意回收快递包装箱。同年,电商当当网率先推广淀粉基可降解环保包装袋。当当网高管称,这种包装袋相比传统塑料袋可节约70%的石油资源消耗,目前应用于图书塑封和包装环节上。而中粮公司的“我买网”在这方面动手更早。据悉,该公司在2012年就开始了配送纸箱回收的活动。 今年6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开始布局“绿色物流”,具体包括环保快递箱、环保快递袋、环保快递车等产品。菜鸟网络尝试推出可重复使用的安全塑料材质的环保箱,逐步替代快递纸箱。买家签收取货后,快递员把箱子收回,按流程回到发货仓库。此外,菜鸟网络正在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生产可降解的环保袋,这种环保袋会在一段时间后在土壤中自然分解,避免污染,但其成本是普通包装塑料袋的几倍。 一言以蔽之,快递包装开启绿色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增加、包装标准缺位、重复利用的包装物容易破损等,这导致很多电商、消费者不愿配合。 启示:各国回收利用有高招 解决包装废弃物问题,各国在共同努力,其做法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方责任,以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德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性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同时,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此外,德国还出台了《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装生产商外,从事运输、代理、批发、零售的企业也必须负责回收包装物。 事实上,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著名纸箱生产商利乐包、艾罗派克、唯绿包装、康美包等已经建立了纸箱理事会,以促进纸箱在美国的循环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亚洲地区,日本在包装绿色化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日本不仅制定并实施《包装再生利用法》,还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鼓励在境内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费者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日本的收运系统会将分类完的包装废弃物通过定时回收、集合中转等方式,运输至专门的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