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通速递组织开展2012年首批新员工入职培训
中通速递公司近日组织开展了2012年首批新员工入职培训。85位新员工参加了培训。 根据公司系统管理重点,中通速递从企业发展史、当前经营状况、现行规章制度、安全防护知识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新员工进行了系统理论培训,使大家对公司文化、发展历程、规章制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中通速递还组织新员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讲授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知识。
03/12.2012 -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会同杭州市经信委莅临圆通总部考察指导
民营力量开启“破冰之旅” 会议现场 座谈会现场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王文海一行与圆通速递高层领导合影 2012年3月9日,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王文海、市场监管处处长黄立群,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郑荣新、市场处处长蔡德全等一行莅临圆通速递总部,就杭州市政府即将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进行专题调研。此次“破冰之旅”势必对中国民营快递产业中的浙商军团的未来走向产生不小的影响。 圆通蛟龙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喻渭蛟陪同王文海副局长、郑荣新副主任等领导参观了公司荣誉墙、企业文化展示区及总部办公环境。圆通速递高层就近期重点工作以及公司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状况和远景规划等作了汇报,并诠释了圆通速递致力于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快递网络企业、做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的愿景。 郑荣新副主任在认真听取了公司的发展汇报后说,圆通速递发展的势头很好,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航空战略、信息化战略、标准化建设体系构建以及全国转运中心的建设等方面的大动作,令业界为之一振,正在向成为业务总量领先、结构合理的行业领导企业迈进。 双方重点就圆通集团在杭州的发展规划及存在的困难作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表示,圆通的发展仍处在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我们必须抢抓“十二五”期间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新跨越。他说,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产生经济效益最大的地区之一,区域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快递业的大发展,也符合杭州城市发展六大战略,能够极大地促进杭州市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能够更好地提升快递业与电子商务产业的融合度,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圆通全货机航空战略紧锣密鼓地实施和推进,杭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规划构建华东总部基地势在必行。 郑荣新副主任表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杭州作为中国民营快递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南翼的新引擎,要借助航空、快递产业竞争优势,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杭州市近期将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建设中国的快递与物流中心,同时将积极开辟浙商回归的新轨道。 圆通速递副总裁王金龙、总裁助理兼公共关系部总监郎鸿飞、浙江区域总经理赵红芳等公司高层参加了座谈和交流。
03/12.2012 -
政协委员建议构建全国“公路港”提升物流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建议构建全国“公路港”以提升物流短板。 “公路的运输效率不足40%,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徐冠巨委员从这两个数字中看到了推动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症结——物流短板。 “物流平台尤其是‘公路港’的全国性构建是推动物流业升级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几万辆分散运营的社会车辆提供货运诚信信息服务的平台港湾,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徐冠巨呼吁。 近年来,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公路物流‘散、小、乱’的整体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在‘高油价时代’受其直接影响的产品运输成本和CPI的波动关系到千家万户。”徐冠巨说。 经过多方调研,他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公路物流市场缺乏好的网络化物流平台。目前,各地的物流园区或规划不合理,或网络节点严重缺失,或自身定位不清晰、经营服务不善,无法为南来北往的社会车辆提供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服务,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公路物流行业整体效率低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作为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重要举措,并提出要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徐冠巨就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出台平台建设或信息枢纽建设的扶持政策,让中小物流经营主体和社会车辆司机群体从“公路港物流平台”的服务中成为提高效率的最大受益者。 “政府要转变投资方向,像重视空港、海港的建设一样,重视公路运输枢纽的投资建设,对公路物流平台建设做好枢纽、节点规划,同时加快物流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营标准。”徐冠巨说。 (新华社记者 赵晓辉、刘诗平)
03/09.2012 -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推进快递与网络零售联动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推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网购业务)联动发展。 快递服务是网购产业链中完成物流的重要途径。目前,70%以上的网购需依靠快递来完成。近年来,快递服务与网购互相依存、互为支撑,业务合作日趋紧密、关联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但是,目前两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快递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随着电子的兴起,网络购物呈现爆炸式增长,快递服务支撑作用愈加突显,快递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标准对接和信息共享相对滞后。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一体化信息对接标准,造成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快递企业被动应对网络销售“集中打折促销”,给快递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三是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现阶段可信、安全、便利的网络购物环境还不完备,作为提供“门到门,桌到桌”服务的快递企业,往往被消费者视做网络零售中商家售后服务的延伸。消费者与网商出现商品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等纠纷时,经常将怨气针对快递企业。 四是配套产品体系有待创新。快递企业与网购相关的代收货款、验货签收、反向物流、晚间投递等服务的需求增多,直接考验着快递企业的服务规范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五是配套服务体系有待优化。快递企业的车辆存在着进城难、通行难、停靠难,无法在城市内合法运营、停靠成为长期困扰快递发展的瓶颈。同时,受到店面租金、水电成本和人员成本等限制,部分企业不愿在“末端投递”范围以及在不发达区域进行一线营投网点建设。 马军胜委员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有效引导更多资源进入快递市场,鼓励国内多元社会资本进入快递领域,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要鼓励国有邮政企业加快开发适合网络购物配送服务的产品,发挥国有企业的骨干作用。商务管理部门与邮政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平台系统的对接标准,推动网购与快递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便于快递企业根据业务量变动情况及时配置资源,做好快递旺季服务。 马军胜委员建议,认真研究网购国际化政策和策略,抢占国际网购新兴业态的先机;商务、工业信息、工商、质检和邮政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向社会推荐诚信守信、服务好品质优的企业,引导社会消费,接受社会监督,督促企业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邮政管理和价格管理部门研究健全完善快递服务价格定价机制,降低快递企业办理代收货款业务和旺季价格调整的社会风险;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采取措施鼓励快递企业加强快递基层服务网点设施建设,试行社区便利店(物流配送站)提供快递收寄、投递服务。 (记者庄胜春)
03/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