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京东投资物流技术:用机器人和无人机提高效率
2018年06月12日来源:新浪科技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一块空地上,好奇的人们纷纷掏出手机,他们所拍摄的对象是正在这里进行展示的机器人。在一个区域内,机器人好像拥有自己的意志一般,在空地上四处穿梭,它们在分拣区搬起货物,然后把这些货物再装进收集袋中,这些收集袋上写着不同的地方,它们将会被送到中国的各个收货地。
这里是一年一度的全球智能物流峰会,在另外一个展馆内,几辆自动引导车(AGV)让人联想起Roomba的机器人吸尘器,这些AGV在摆满了快递箱的金属货架间游走。无论你看向何处,你看到的都是高科技物流技术,从最多可以携带一吨货物的无人机,再到可以在街上行驶、将货物送到消费者门口的无人驾驶购物车。
这些新设备都是中国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最新尝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快递变得更加高效,无论是在大量包裹聚集的分拣中心,还是在包裹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机器人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过去几年内快递的时效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马云依然有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他想要让自己的物流部门在7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国际包裹配送。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已经做好了超过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的准备。
过去几年中,受惠于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中国的快递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的中国,每天都会有大约1.3亿件包裹被送到消费者手中,马云表示,中国的快递数量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在第一位。
当前中国的快递服务水平发展的有多快?在很多城市内,同城配送通常可以在一天之内就完成,甚至一些同省的快递也能在一天之内送达。在一线城市之间,例如深圳和北京,这些城市间的快递通常可以实现次日达。
本月早些时候,在杭州举行的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马云表示:“5年前,全球配送的平均时间大约为70天……而如今,中国和其它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快递配送时间已经缩短到了10天以内。”
在这场快递服务的革命之中,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和京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两家企业都希望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配送以及更好的服务,因此他们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他补充说道,大量的资本涌入了中国的物流行业,让中国快递企业的现代化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并且创造出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物流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企业用来进一步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的效率。
王煜全表示:“物流体验是线上购物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长的配送时间和经常性的配送延迟、货品损毁甚至是丢失,都会让消费者放弃线上购物,回到实体店去买东西。”
然而,在物流基础设施搭建方面,京东和阿里巴巴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轻资产战略,2013年该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物流部门菜鸟,这个部门与其它快递公司进行合作,打造了一个开源、标准化的物流服务。而京东则是决定打造一个自有的物流网络,建设了大量的仓库,进行了大规模的配送人员招聘,为全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他们的这个做法与美国企业亚马逊非常类似。
两种不同的做法,反映出了两家企业各自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淘宝和天猫,这两个产品都是为第三方商户打造的线上平台。而京东在最初的时候,采取的是自购自销的商业模式,自己直接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尽管京东此前已经在其平台上引入了第三方卖家,但是自营商品的销售依然占据了该公司总体业务的一大部分。
该公司表示,菜鸟已经帮助多家快递企业将电子面单标准化,这种面单的好处是可以让菜鸟的快递合作伙伴在一个平台上管理和追踪所有经由菜鸟所发出去的快递。另外,在已经接入淘宝和天猫的菜鸟平台上,商户可以选择最佳的路径以及自己所偏好的快递公司,因此菜鸟可以增加配送的效率,并且为快递公司带来更多的订单。
但是在最近几年中,菜鸟也开始了在实体物流基础设施搭建以及创新方面的投资。在杭州举行的本次峰会上,马云重申菜鸟不会运营自己的物流业务,但是他们会将资金投入在那些他们的合作伙伴无法或是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上。
PwC的中国数字战略总监汤姆·贝特维斯图(Tom Birtwhistle)表示:“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有着巨大的机遇,这意味着企业们必须要乐于在这个网络上进行投资。在中国,快递企业的运营成本还相对较低,因为许多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都是人力骑着电动车所完成的……在人力成本方面,中国的快递企业所面临的障碍不像欧洲和北美企业那么高。”
去年9月,阿里巴巴掌握了菜鸟的控制股权,在那之后,阿里巴巴表示他们将会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他们的目标是是完成国内24小时配送和国际72小时配送。
作为增加配送效率的一部分,菜鸟在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与快仓等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部署了许多能够从货架上捡取半吨重货物的自动引导车。
菜鸟还与国有汽车制造商一汽达成了合作,双方将联手开发无人驾驶卡车,用于长途配送。另外菜鸟还与无人驾驶技术企业速腾聚创完成了牵手,双方将打造一个名为Little G Plus的无人物流车辆,这是第一辆使用了微机电系统固态激光雷达(MEMS solid-state LiDAR)技术的无人驾驶车辆。
速腾聚创所使用的这个微机电系统固态激光雷达搭载了一个只有几毫米宽的镜子,它可以向多个方向发射激光光束,并且对附近的环境进行快速的扫描,让无人驾驶汽车能够“看到”周围的行人、路标以及潜在的障碍物。
由于并没有使用移动部件,例如传统激光雷达中常见的旋转镜,因此微机电系统固态激光雷达感应器技术有可能会降低无人驾驶汽车中的激光雷达探测器的成本。激光雷达中的这些旋转镜必须要将激光射线发送到环境中。
菜鸟ET物流实验室领导人张春晖在一次参访中表示:“MEMS将会让感应器的成本下降大约三分之二,这让它可以大规模使用在无人驾驶车辆上。”
他还透露,Little G Plus车辆目前正在街道上进行测试,这种车辆的时速为15公里/小时,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速度——既不会太快(不会对行人和车辆上的人员造成危险),也不会太慢。
除此之外,菜鸟还与北航智能无人飞行系统达成了合作,这是一家诞生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的企业,双方将联手开发快递无人机,这个无人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帮助物流企业在中国偏远地区进行货物配送。这个无人机的翼展达到了将近20米,能够飞行1500公里,它将能够装载最多一吨的货物。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京东也在物流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今年5月,该公司发布了它们的无人卡车技术,这个技术是该公司位于美国的研究中心所开发的。这辆卡车达到了Level 4级的无人驾驶技术。所谓Level 4级无人驾驶,就是车辆在无需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所有驾驶功能,并且能够保证安全性。
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上个月在一次媒体会上表示,这辆卡车能够胜任公开道路上的无人驾驶工作,但是它目前还需要学习如何读懂红绿灯。肖军表示:“如果我们的技术只能让一辆卡车所需的司机数量从3个人降低到2个人或是一个人,那么这个技术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我们想要开发一辆完全不需要人力的卡车。”
和菜鸟一样,总部位于北京的京东也开发了一种小型的无人驾驶配送车辆,目前这个车辆正在北京的一些大学校园内进行测试。此外,京东也要尝试在偏远地区使用无人机进行送货,他们在江苏宿迁开设了一个配送无人机运营调度中心。
京东表示,该公司目前拥有500个仓库,以及将近7000个分拣中心,这让他们90%的订单都可以在下单当日或次日完成配送。
两家公司之间的创新竞争不仅局限于拣货和配送方面。京东和阿里巴巴还专注于提升用户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方便,让他们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够进行收货,并且增加配送人员单次出勤所能配送的货物数量。
目前,中国有许多家企业都在经营智能快递柜服务。这些企业在居住器内安放了大量的快递柜,配送人员可以将客户购买的东西放在这些快递柜中,然后快递柜会给消费者发送一个带有取货码的短信,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凭借取货码在快递柜中取走货物,这种新的配送方式让配送人员不再需要和消费者协商送货时间。
中国邮政是正在经营这项业务的诸多企业之一。该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在超过80个城市内安放了9万多个职能快递柜。丰巢是另一家智能快递柜企业,该公司表示,目前他们已经“投递”了中国所有快递中的7%。
在杭州举行的本次峰会上,菜鸟还发布了一个名为菜鸟智能快递塔的设备,消费者可以将这个设备安装在家门外。这种快递塔可以纵向扩展,从而装下体积较大的包裹。另外,它还可以调节内部的温度,从而用于安放那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货品,例如披萨等食品。另外,这个快递塔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确保只有消费者本人可以将其开启,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性。该公司表示,许多爱吃披萨的消费者都对这个设备产生了兴趣,尽管这个设备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
尽管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在快递质量方面,中国快递依然落后于许多其他国家。2016年,在世界银行的物流表现排名榜上,中国大陆地区排在27位,落后于中国台湾(25位)、韩国(24位)、日本(12位)和中国香港(9位)。这个榜单根据每个市场的物流环境、核心物流进程、行业管理和配送时间和价格等数据对所有市场进行了排名。
PwC的贝特维斯图表示:“中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企业都愿意在这里建造大规模供应链解决方案。但是很多企业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因为中国经历了一个电子商务增长奇迹,因此他们认为同样的事情也会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上发生,然而真实情况是这些地区的渗透率依然非常低。如果你没有一个全国或是海外的供应链网络,那么你就无法服务这个市场上的大多数人。”
贝特维斯图认为,东南亚同时也是一个碎片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这里有着众多的岛屿,而且城镇化的水平也不高,因此在这里打造高效物流网络的难度也很高。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看到了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的潜力,他们已经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达成了合作,双方建立了电子自由贸易区,并且对一些当地的物流企业进行了投资,例如新加坡的邮政服务企业Singpost。
贝特维斯图表示:“在供应链方面,你需要在需求出现之前就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