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十三五”着力提升闽台客运品质 深化闽台物流合作
福建省近日出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提升闽台客运品质,深化闽台物流合作。 这份《福建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福建将提升“小三通”服务品质,推进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等地对台客运码头建设改造,争取早日开通东山-澎湖-高雄客运航线。 据悉,“十二五”期间,闽台“三通”取得历史性突破,沿海港口(港区)全面对台开放,闽台海上运输、空中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发展,海上直航客运量超过800万人次,空中直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 该规划还提出,福建将巩固发展闽台滚装运输,争取开辟厦门、湄洲岛至台湾本岛高速客滚航线,推动平潭、湄洲岛至台湾本岛新增航线,提高客滚班轮准班率。 自去年5月台车首度入闽后,台车入闽自驾游逐渐走向常态化。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福建将积极推进两岸车辆互通,在平潭、厦门试点,力争早日实现两岸机动车辆通过闽台客滚航线互通行驶。 规划明确,支持厦门、福州机场拓展对台航班航线,争取开辟武夷山机场对台定点航线,增开泉州机场至台湾航线;做强做大厦门对台邮轮始发地,支持平潭开辟对台邮轮挂靠港,打造“两岸邮轮经济圈”。 在闽台物流合作方面,福建将拓展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扩大空中邮货直航范围。深化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合作,做大两岸海运快件业务,加快平潭、福州、厦门等地的闽台快递基础设施建设。
2016-06-24 -
昆明空港区拟建物流基地 可增加3895个就业岗位
6月22日,昆明市环保局官网上对云南滇中新区环境保护局拟审批《昆明宝象临空国际物流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公示,6月22日至28日,对拟建项目有环境保护工作建议的公众可向市环保局反馈。 报告书中指出,按照《云南桥头堡滇中聚集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嵩阳、杨林、小街、牛栏江及官渡区大板桥属于“嵩明-空港组团”,规划重点布局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临空等产业。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位于昆明市空港经济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从事炼焦的企业已不符合要求的产业规划,同时,随着中缅天然气进滇,人工煤气被更为清洁的天然气代替已是大势所趋。为妥善处置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现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现有职工的安置,结合省委、省政府要求及规划要求,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拟在原址上转型发展,依托其优异的区位优势,保留内部原有铁路专用线,建设昆明宝象临空国际物流基地项目。 项目位于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嵩明-空港片区中大板桥组团的昆明宝象临空国际产业园,昆明宝象临空国际产业园共分为三期建设,一期建设项目为“昆明宝象临空国际物流基地项目”(即本项目),二期建设项目规划为跨境电商项目,三期建设项目规划为现代商务和高端制造业。 具体来说,项目是位于昆明市空港经济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原厂址内,总投资562000万元,占地面积703670平方米。项目拟建设21栋建筑物以及配套设施,分5个区,即供应链金融中心区、城市配送区、现代仓储区、冷链及医药物流区、多式联运物流区。项目主要仓储为丙二类仓库,存储对象不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电器、食品、医药品、快速消费品、电子类产品、化妆品和快递类。 另外,项目不设置宿舍,不配置锅炉,不设置食堂。原项目于2016年4月开始逐步关闭生产设备,进行相关退场工作。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停运,建设方正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场地的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的编制。对原厂内的建筑物、设备、构筑物进行拆除,并对原厂从事炼焦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置后建设昆明宝象临空国际物流基地项目。报告表中还指出,原厂岗位1105个,现拟建项目预计需要职工5000名,增加就业岗位3895个,将解决现今严峻的就业压力。
2016-06-24 -
湖北黄石新港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打造城市港、产业港、贸易港、物流港
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的湖北黄石,是国家确定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曾面临资源枯竭、矿冶难继的艰难转型。如今,这里黄金水道千帆竞发、新港码头货畅其行,阔步迈向“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的征程,正以新港快速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港口发展“瓶颈”凸显 黄石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被誉为长江十大良港之一。 黄石港航局局长王有平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黄石通过改扩建港口码头,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的运输方式,兴建外贸码头,成立通关机构,为“黄石港”打开了世界之门。事实也是如此,黄石因港而得名。因港而兴,先有黄石港,后有黄石市,黄石港对黄石市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货物吞吐量的上升和人们对港口环保等管理的规范,黄石港发展的“瓶颈”日益显现。 位于中心城区的黄石港,面临城市规划、环保的巨大压力。加之停靠泊位有限、港口装卸效率低下,非法码头恶性竞争,企业微利。与此同时,港口布局不合理,沿江陆域狭小,集疏运条件差,长江岸线利用率低,内河湖泊通江达海能力萎缩。 以集装箱为例,目前黄石市及邻近地区的集装箱年生成量在30万标箱以上,然而受港口功能和吞吐能力的限制,外地挂靠黄石港外贸码头的集装箱支线班轮公司越来越少,导致黄石诸多企业的产品出口运输不仅航班时间受限,集装箱舱位也得不到保障,许多物资被迫弃水走陆,既让水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黄石港留不住货!像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每年出口国外钢材50万吨左右,但在黄石港装箱运出去的不足1万吨。”作为黄石地区唯一一家经营长江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负责人,黄石天海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良感慨颇深。 再造一个亿吨新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黄石审时度势,通过密集调研、缜密思考,市委、市政府对黄石港口发展作出全新的判断——再建一个新港,助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 2009年3月,省政府批准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成立,这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物流工业园区,位于黄石东部,坐落于棋盘洲畔。濒临长江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是黄石规划建设中的新港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工业新区和城市组团。 据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介绍,按照《黄石市港口总体规划》,黄石港主要由棋盘洲新港(又称“黄石新港”)、城区港区、阳新港区和大冶港区4个港区组成。其中黄石新港由黄石市交通投资公司与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年底合资成立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前者持股20%,后者持股80%进行建设经营。 2015年9月28日,黄石新港正式开港。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在开港时说,黄石新港是一座合作之港、开放之港、腾飞之港、圆梦之港。把黄石新港建设发展与加快鄂东特大城市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十三五”的目标是“亿吨大港、百万标箱”。 目前棋盘洲港区一、二期工程15个5000吨级生产性泊位,已完成一期5个泊位水工工程,2016年年底7个泊位全部完成;二期工程5号、6号泊位水工建筑物基本完工。根据港口发展需求向下游延伸开发第三期,力争到2020年,将黄石新港新建成年吞吐能力过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100万标箱的现代化大港。 2016年3月,黄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及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把黄石新港打造成特大城市的城市港、产业港、贸易港、物流港。 黄石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向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开战”,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截至6月10日,黄石市启动自行拆除123个泊位,占应拆除数的100%;已基本完成拆除120个,占97.6%。 多式联运“绿色发展”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黄石市加快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发挥综合运输效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做好以棋盘洲新港为核心的公铁水多式联运集疏运通道和配套港区、海关监管区、保税区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建立铁水、水陆、江海等联运以及甩挂、铁路驼背、箱式运输等货物运输全程“一单制”“门到门”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体系,融入国家长江物流通道战略体系,建设武汉城市圈继武汉新港后重要的水陆联运中心。 据介绍,为了统筹推进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当地政府竭尽所能推出鼓励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鼓励外轮直航黄石口岸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黄石新港开港半年多来,我们公司每个月平均增加300标箱的集装箱业务量,散货运量从过去每个月1万吨左右增加到现在5万吨。”张国良心里也有本账,今年公司计划投入4艘船开辟汉石—申航线,投入1艘船开辟宜昌—黄石航线,完成内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万标箱,实现产值1.8亿元。 从2014年至今,数亿元投资项目在新港园区扎下了根。中粮集团沿江大区总部、宝钢板材、新兴际华等一批项目纷纷落户。 以港兴城,产城融合。站在高处放眼黄石新港,曾一马平川的11公里长江岸线,如今巨臂飞扬,集装箱星罗棋布,全面推进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建设,以新港引领城市转型发展,黄石新港园区正在崛起一座现代港口产业新城。
2016-06-24 -
重庆培植特色快递服务集群 畅通快件“绿色通道”
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快递企业、衔接综合交通体系等7项主要任务,打造一批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快递服务集群。到“十三五”末,重庆将力争每天利用“渝新欧”铁路运邮20万件。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实现跨省快递服务与重庆市外重点城市间48小时送达,市内区县间基本实现“次日达”。重庆将大幅提升快递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自主航空运输能力,培育壮大亿元级快递企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发展1至2家十亿元级企业,并引导快递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对制造业形成有力支撑。 在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方面,重庆将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加强快递企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企业合作,强化快件运输保障能力;加快快件联运方式发展,提高快件运输集约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在高铁站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所,畅通快件“绿色通道”,优化作业流程,实现即到即转;鼓励快递企业与公路运输企业加强合作,稳妥推进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快件试点和快件甩挂运输,提高农村快件公路运输效率;因地制宜发展快件水路运输;推动快件航空运输,建成江北机场快件集散中心,支持快递企业在渝设立航空货运基地公司。提高快件运输,特别是快件联运方式中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重庆还将鼓励快递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投入,推进“互联网+”快递;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场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支持快递企业开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冷链快递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完善城乡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倡导绿色快递服务,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