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舆情

首页 > 热点新闻 > 快递舆情
  • 青海省冷链物流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竞争性评审,青海省与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宁夏上报方案通过评审并进行公示,成为全国开展冷链物流综合示范工作顺利通过评审的10个省(区、市)之一。 青海省是全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牛羊肉等动植物资源具有绿色、有机、天然的特征,同时青海省远离农副产品中心市场,冷链物流需求量大。近年来,全省冷链物流已初步形成以优质、特色农畜产品为基础,以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地为依托,以农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冷库容量32万吨,专业冷藏运输公司15家,冷藏车辆244台。 待公示结束青海省正式列入支持省份后,省商务厅将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以市场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围绕牛羊肉全程冷链工程、农批市场综合冷链示范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体系、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训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力争用2年时间,推动全省冷链流通率提高到15%,冷链运输率提高到20%,冷链环节损耗率下降到20%,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标准健全、管理规范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2016-06-28
  • 海航物流战略重整 转型供应链金融

    海航物流近日释放消息,“重资产”的海航物流正在谋求转型物流产业金融服务,重新定位为“物流金融服务集团”。在海航物流首席运营官金曦的表述中,海航物流的企业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世界500强海航集团核心产业之一,致力成为全球物流行业投资商及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 这显然是对过去海航物流激进并购整合行业资产的一次“大调整”。在海航物流内部已经明确提出了打造“物流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旗下包括海航海运、上市公司天海投资等都依托传统业务开始了向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转型。 官方资料显示,海航物流是海航集团五大核心产业之一,打造投资金融、专业物流、海航智造、物流科技四大业务体系,业务涵盖现代海运、物流、船舶修造和金融投资、跨境电商等,截至2015年12月,海航物流总资产近700亿元,年收入逾100亿元。 而在过去,海航物流给人的印象则在产业运作方面,伴随着海航跨越式的并购,从航空货运、海运到公路运输,海航物流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的全覆盖模式。

    2016-06-28
  • 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将开通 开辟物流新通道

    6月28日,新港北—广州(大朗)、新港北—包头两条线路的国内集装箱班列将在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首发,作为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将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天津港,一个综合性的集装箱铁路枢纽正在形成。 据介绍,天津集装箱中心站位于新港八号路与海铁大道之间,项目初期建设1个线束(2条铁路装卸线)及相应的堆场铺面, 2016年6月底完工。运营初期海铁联运办理能力为40万TEU/年。5个线束(10条铁路装卸线)全部建设完毕后,海铁联运办理能力200万TEU/年。 6月28日首发的“新港北——广州(大朗)”集装箱班列,实现“客车化”管理,每周开行6列,周二至周日开行,40辆满编运输,全部采用120km/h车底,运行时间40小时。班列实行“五固定”:固定发到站、固定运行线、国定发到时刻、固定装卸地点、固定运输价格。 而“新港北——包头”集装箱班列将打通天津港至西北地区的快速物流通道,后续还将陆续开行新港北发往包头东、阿克苏、库尔勒、公乌素、金昌等地的班列产品。中心站运营初期每天发运2列,四季度提升到每天发运4列的规模。 据了解,借助丰富的铁路网资源,通过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四个过境口岸,打通了发往亚、欧地区国际集装箱班列的快速通道,并有效推动了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功能布局的全面升级,大大提升了西北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的国内集装箱发运和接卸能力。

    2016-06-27
  • 预计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双降

    “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三五”时期,行业增速将继续保持趋稳放缓态势,物流业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逐步从追求速度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加强供给侧改革,把握发展新红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中国物流发展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经过2000年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增速逐年放缓,进入调整转型期。“十二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为966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8.7%,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回落12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回落10个百分点。初步预测,2016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5.5%左右。 “目前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呈现需求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运行效率提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减缓但物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新业态、新行业增长较快;另一方面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加快下降,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分析说。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3年下降,进入加速回落期,表明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何辉介绍,究其原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产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根据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约0.3%到0.4%。 二是行业提质增效的成效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向供应链模式转变,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增速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得到改善,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利息费用支出比上年下降2.4%;物流技术、运作等管理方式有所提升,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增速比上年回落近3个百分点;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减免物流相关的收费项目。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处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与此相对应,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的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和企业盈利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体制机制约束依然明显,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有些迟迟不能出台,已出台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将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物流运行平稳增长与结构调整优化并存;二是物流与相关行业由单一服务向深入融合转变;三是物流由区域性向区域、国内、国际物流协调发展转变;四是物流业追求自身发展与促进工商企业协同发展并重。”何黎明表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要聚焦高效、集约、连通、创新、协调和改革等六大战略重点,打造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引导物流集约发展,实现设施连通、网络互通、信息畅通,创新物流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统筹区域、国际、国内物流协调发展,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