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森达美港吞吐创纪录
7月13日从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今年6月份,山东潍坊森达美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9余万吨,同比增长44.6%,创建港以来单月吞吐量最高纪录。今年以来,潍坊森达美港吞吐量持续始终保持高位增长,1-6月份港口实现吞吐量657万吨,较去年增长25.5%。 今年以来,潍坊森达美港抓住世界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的有利时机,发挥腹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强货源和航线开发,先后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建立货运关系,外贸回升迅速,货物吞吐量实现快速增长。 森达美港立足打造综合性亿吨大港,增资10亿美元,对港区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双堤环抱、单一口门港区基本形成,3个1万吨级泊位年内建成投用,3个2万吨级泊位明年建设,随后启动2万吨级客货滚装泊位、3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和集装性泊位,以及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建设。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有利时机,借助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临港物流业,规划了8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园,配套建设疏港一级公路、疏港铁路专线,疏港公路已正式通车,疏港铁路正抓紧规划,现已有总投资150多亿元的达美物流、交通物流、中盐物流等33个项目入驻,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港口物流中心正在潍坊滨海加快建设。
07/14.2010 -
探讨快递企业“代收货款”的监管模式
一、背景 快递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竞争性的公共事业。“代收货款”是快递行业的增值服务之一。伴随着市场经济销售模式多元化和互联网、电话、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利用商品目录、电视、电话和互联网进行“扁平化销售”、“直销”的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改变了单一的、“面对面”购物付款的方式,它以快递配送到“门”为所购商品的交付方式,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邮政汇款、快递公司代收货款(现金或POS机刷卡)为支付手段,创新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由于目前网上金融支付体系正处在普及阶段,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消费者对新兴的网上支付手段还缺乏安全感,而快递公司代收货款的服务迎合了消费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习惯,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9年底,广东东道快递(“自营”模式)发生了企业挪用“代收货款”后无法偿还而酿成倒闭的悲剧,对快递业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从本质上看,这一事件不是由“代收货款”本身引起的,而是由“挪用”引起的,这也成为了快递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按照快递的定义和功能,“代收货款”本身已经超出了快递业务的范畴,它是一种与金融高度相关的增值服务。“东道快递事件”提醒我们亟需探讨“代收货款”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及经济秩序的和谐发展。 二、“代收货款”的现状 “代收货款”业务产生于本世纪初,最早起源于广东省快递企业。由于该省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代收货款”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长。 据快递咨询网的粗略统计,目前从事“代收货款”增值服务的快递品牌有30个以上。如中国邮政EMS、顺丰速运、宅急送、联昊通、鑫飞鸿、能达、联邦快递(国内)、速尔物流、龙邦、全日通、全一快递、快捷、星辰急便、优速物流等。同时,还有很多从事物流和快运的企业也提供“代收货款”这项增值服务。为了控制“代收货款”的经营风险,很多快递企业将每票“代收货款”的金额控制在1000元至5000元之内不等。据估算,2009年“代收货款”的金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平均每票收款货款业务的金额在300左右。 总部设在上海的快递企业,如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运、中通速递、汇通快运、希伊艾斯快递等均认为特许加盟模式快递企业开展“代收货款”业务存在经营风险,除在个别城市外,一直未在其它城市普及开展这项增值服务。但在2010年,这些快递企业正在计划推广“代收货款”增值服务。 各快递企业“代收货款”收取的手续费根据返还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一周返还收取1%至2%的手续费。在广东省,部分快递企业还采取了代收货款“零”手续费的竞争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代收货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件人支付“假币”及快递企业内部员工挪用、贪污、携款逃跑等。2008年,广东省曾发生过某快递企业职员携款百万元逃跑的案件。而此类案件几乎每月都有发生,只是金额多少而已。有些快递企业由此产生的年均坏账达到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与个人挪用、贪污不同的是,广东东道快递公司挪用数千万元“代收货款”的案例属于企业行为。总体而言,从对促进经济发展、方便老百姓生活的角度看,“代收货款”是利大于弊。 三、“代收货款”的监管模式探讨 尽管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五款规定:开办代收货款业务的,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资金结算系统,并明确与委托方和收件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这一规定并不具备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措施。从东道快递挪用“代收货款”的案例看,无论“自营”模式或特许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从事代收货款业务均存在经营风险。假如严格执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快递企业的代收货款业务量及经济发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实,“代收货款”本身已经超出了快递业务的范畴,它是快递与金融高度相关的增值服务,是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建议由国家发改委、银监会、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共同就“代收货款”业务制定《“代收货款”管理办法(规定)》,明确管理职责、设置“代收货款”从业门槛、管理规定、监管方式、违规处罚等,不能采取“一刀切”等极端方式禁止这项增值服务。对此,建议如下: 一是明确管理和监管职责。“代收货款”涉及到国家邮政局分管的快递服务及商务部分管的商品贸易和物流产业,它是物流、快递的增值服务,但其发展潜力却非常大,业务涉及金额也将非常巨大,因此,建议将“代收货款”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范畴。 二是设置“代收货款”从业准入门槛。鉴于“代收货款”被挪用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建议从事“代收货款”的物流、快递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资质。比如,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具备完善的“代收货款”管理制度及信息化管理手段、从业人员无犯罪记录等条件,还须制定“代收货款”的返还时限、手续费得标准等。 三是建立从业保证金制度。像银行从业者缴纳“存款准备金”制度一样,规定凡是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物流、快递企业必须向银监会(人民银行)缴纳“代收货款”保证金,缴纳保证金的金额可以根据每个季度“代收货款”的多少进行浮动。 四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定、监管方式和违规处罚制度。主要是针对“代收货款”的操作流程、返还时间及信息化对接的监管做出相关的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对严重违规者取消其开展“代收货款”业务的资格,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以维护工商客户、消费者、物流和快递企业共同的合法权益。快递咨询网就“如何降低代收货款风险?”这一议题在网站上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 五是建立“代收货款”保险制度。为了降低“代收货款”的意外风险,建议除了制定从业准入门槛和具体的代收货款监管措施外,还应借鉴“再保险制度”方式为“代收货款”的企业提供商业保险,降低物流、快递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经营风险。
07/14.2010 -
友情提示:领取通知书一定要出示身份证
从昨天开始,长沙市邮政速递物流中心开始发放高考录取通知书。连续四年送出第一份录取通知书的陈清国说,签收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本人身份证。录取通知书上地址和联系方式不详的,邮局会留存,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 通知书在投递前会电话联系 长沙市邮政速递物流局总经理助理何鸿莲说,为确保录取通知书投递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将实行专车、专人、专门信封的“三专”投递政策,并且在每份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前与考生进行电话联系约投。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时,考生必须凭本人身份证、准考证签收;如本人无法签收,可由直系亲属如父母等代收,代收时必须提供签收人的身份证、收件人的准考证并备注与收件人的关系。 对于这次的录取通知书投递工作,湖南省都安排了专人进行分拣,对于地址不清的必须电话联系。同时,由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提供的收信地址不详、地址变更,或地址错误等原因,每年都会出现少量通知书送不出去的情况。另外,今年中国邮航落地长沙进一步提高了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传送质量。 可查询通知书投递状态 对于疑难邮件,邮政速递物流部门将及时与教育部门、招生院校联系,重新确定收件人的姓名住址后,予以投递,不会将疑难邮件轻易退回。对于确系无法投递的疑难邮件,将会在相关媒体和网站予以公示,以便联系确定投递。另外,省邮政速递物流局还安排专人对录取通知书及时追踪,查询投递情况,回访收件考生,确保投递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也可以登录http://www.hnpost.com查询高考录取通知单的传递情况。
07/14.2010 -
创新培养模式 建设学习型企业
今年7月1日,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www.cpou.cn)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即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邮院”)正式开通。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突出以“岗位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形成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在职学历教育三大核心业务功能。该学院的建成,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邮”战略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独立运营10余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人才强邮”战略,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培训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企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完善机制,营造人人学习的培训环境 2009年堪称中国邮政的“培训年”。这一年,从省公司总经理到地市局长、县局长,再到基层骨干、一线员工,70%以上的职工参加了各类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管理创新、领导力、市场营销、数据库商函、金融业务知识、金融风险防控、国际业务开发、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专业。培训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结合、网上学习与网下辅导结合、课堂教学与模拟演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了59.9万人,共投入培训经费3.6亿元。这些数据记载着中国邮政实施“人才强邮”战略,大规模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的行动和成效。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是推动企业培训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在用工管理中,对通信生产岗位实行准入制,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在调整优化用工结构中,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达到规定学历,作为劳务工身份转换的基本条件;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直接晋升高一级的技能等级,并对符合条件的劳务工选手优先招聘为合同用工。 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中,中国邮政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能津贴标准,使高技能员工的价值在薪酬分配上有所体现。对于转岗员工,集团公司专门出台《转岗培训指导意见》,加大对转岗人员的培训力度。各级企业还积极探索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培训工作人人有责,培训成果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培训先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在邮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培训始终发挥着重要助力。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银行所有员工进行了轮训,为邮储银行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为适应速递物流专业化改革进程,集团公司开设了速递专业骨干人员的集中培训班,加大了对一线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力度,迅速提高了速递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完善邮政营销体系、提高营销人员素质,集团公司建立了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制度,把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 在职学历教育是邮政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针对基层管理者、先进劳模、技术业务骨干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在职学历教育,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提高支局长、支行长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集团公司积极与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展大专、专升本层次的学历教育项目。经过近3年的努力,支局长、支行长的学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分别提高了16%和19%以上。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已经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国邮政企业先进模范集中培训班。通过学历教育和培训,既提升先进模范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水平,又为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模范的影响力。 目前,中国邮政及旗下的31个省级公司在与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以专科为重点,以本科、硕士学历为延伸的在职学历教育体系。 搭建平台,倡导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 2005年7月,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顺利开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教育培训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解决了传统培训模式中工学矛盾突出、成本高、时效受限的问题,扩展了培训的空间范围,增强了时效性、产生了规模效应、实现了资源共享。新业务的推广再也不用跑遍31个省区市城乡的每一个网点,只需将新业务内容发布到网上,各地的邮政员工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业务发展思路和方法。总部意图直接传递给基层企业和员工,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信息损耗,而且执行更加到位。通过开展“优秀远程课件展播”、“优秀营销案例评选”等活动,实现全网优质资源在远程平台上的互通共享,为全网资源最大化利用开辟捷径。目前,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已建成1个一级中心、31个二级中心、近5000个学习点。 校企紧密合作,面向企业基层岗位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中国邮政实施“人才强邮”战略的需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的石邮院,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办学校,学校为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受益、共同发展的成功案例。 针对基层边远地区业务骨干缺乏的情况,集团公司推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从2004年至今,实施范围扩展到25个省份;招生方式由传统的按成绩招生到把招工端口前移,企业直接面试录取学生,从源头上保证了“准员工”的质量。学生入学时即和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既为企业解决了基层业务缺乏的问题,又消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10多年来,教育培训支撑了中国邮政改革创新工作的稳步进行,让邮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07/1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