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标准与行业规划

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2020年03月31日来源:国家邮政局

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助力生产发展、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为国脉所系、发展所需、民生所依。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安排,邮政强国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邮政强国,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建立现代化邮政业供给体系、生态体系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邮政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邮政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行业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普惠协调。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发展寄递领域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区域、国际国内协调发展,强化通政便民利商功能。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个作用,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强化自主创新,推动由“互联网+”向“智能+”升级,推动跨界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坚持安全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术,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坚持绿色环保。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绿色低碳、集约共享和循环发展,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邮政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到2035年,基本建成邮政强国。实现网络通达全球化、设施设备智能化、发展方式集约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基本实现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邮政业规模体量和发展质量大幅跃升。基本达到国内重点城市1天、周边国家主要城市3天和全球主要城市5天的寄递时限水平。邮政企业运营规模位居全球邮政前列,快递形成若干家万亿级企业集团,行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当,部分地区和重点领域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邮政强国,全面实现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邮政业具备全球化网络、提供全产业服务,普惠水平、规模质量、综合贡献位居世界前列。

  二、建设高质量服务供给体系

  (四)加强基础网络建设

  1.建设现代化网络体系。构建综合立体、通达全球、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拓展航空寄递网络,发展干支线联运。推进构建铁路寄递骨干网络,发展国内快速专线和国际班列。升级优化公路寄递网络。积极利用水路运输资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寄递枢纽和快递物流园区布局,提升交通枢纽的寄递配套能力。优先发展农村服务网络,建设上接县、下联村的递送节点。优化城市服务网络布局。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冷链仓和冷藏车等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发展冷链快递服务网络。

  2.推进集约共享。推动邮政营业场所和设施设备等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鼓励同业和跨界运输、仓储、分拨、配送等资源共享。鼓励邮政和快递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商贸园区、电商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园区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邮政与交通、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促进城乡产品双向流通。鼓励寄递企业开展共同配送。

  (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发展邮政普遍服务。巩固发展邮政事业,突出“邮政”中“政”的要求,更好地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与时俱进调整服务内涵和标准,加快提高西部、农村和边远地区服务水平,巩固提升东中部地区、城市地区服务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均等化。强化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供政邮合作等多样化服务。缩短邮件全程时限,实现全程跟踪查询。持续提升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党报党刊投递服务水平,切实做好义务兵平常信函寄递等特殊服务业务。

  4.确保机要通信安全。(略)

  (六)推进快递扩容增效

  5.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快递向更多满足生产性服务需求、高端高价值服务需求、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需求拓展,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供应链、冷链快递、快运、仓配一体化等服务,提供特殊物品寄递、包装、保险等增值服务。鼓励企业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精准化服务。

  6.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快递普惠发展,构建城乡无缝衔接的服务网络,形成邮政普遍服务、电商快递、寄递新业态等多种服务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公共服务格局。支持东部创新突破,夯实中部发展基础,补齐西部服务短板,激发东北发展活力,形成快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落实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战略,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适应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格局,基本实现重点城市寄递当日达、次晨达。

  (七)支持市场多元发展

  7.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推动邮政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发挥寄递主业作用。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若干家规模大、影响力强、品牌价值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快递企业集团。鼓励外资快递企业深耕我国市场,加快引资引智。支持基于寄递业务的平台型集团型企业发展。

  8.加快国际化发展。贯彻国家开放战略,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于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日韩、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重点区域的服务,扩大连接西欧、中亚、美洲等地区的寄递通道,推动进出口寄递业务量双向提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邮政快递核心枢纽。鼓励寄递企业与先进制造、科技企业“协同出海”。加强与海关数据共享,提高硬件设施配置,提升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布局,推进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依托万国邮联机制,增强全球网络通达性和稳定性。

  三、打造可持续产业生态体系

  (八)拓宽“寄递+”领域

  9.提升民生服务品质。发挥行业网络和平台优势,满足生活性服务需求,更好服务和惠及民生。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拓展代办和政务寄递服务。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企业服务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支持。

  10.拓展产业服务空间。深层次参与产业分工,加快服务创新,提升服务农村电商、跨境电商、零售新业态等的质量水平。提升服务精细农业、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能力。推动重点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移动仓库”、入厂物流等一体化服务,成为智慧快递及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鼓励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业务代办代理合作。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带动专用车辆、货机、分拣、安检等关联产业发展。

  11.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略)

  12.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顺应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发展趋势,提供更为精细高效的寄递服务和衍生服务,推动服务供给动态延展。引导即时递送模式发展,实现末端资源与寄递需求高效衔接。鼓励企业提供前置配货等寄递服务,助推零库存管理。发展“移动工厂”、3D打印等服务,实现零部件即时生产、递送。

  (九)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13.推进科技研发与应用。加强对行业科研的组织和引导,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快智能运输、分拣、安检、收投、客服等关键技术研发,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发展无人机(车)递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专家决策咨询作用。完善科技研发平台认定、科技成果评审机制。推动邮政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

  14.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推进数据采集整合,完善数据资源体系,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利用。重点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区块链和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范围。拓展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融合空间,推动形成数据驱动发展的新形态,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规模协同效应。建设邮政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

  (十)加快建设绿色邮政

  15.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协调上下游共同发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部门联合监督管理的绿色发展格局。建立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快递包装法律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引导重点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制定减排防污目标,建设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统计指标,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加强绿色邮政发展理念、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与管理的教育培训。

  16.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引导企业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包装,减少包装物料用量和二次包装,杜绝过度包装。鼓励企业参与社会化包装回收体系建设,建立包装物共享使用平台,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加快运输组织调整,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降低运输能耗和排放。推动实现处理场所、仓库、园区等建筑的绿色设计、施工和运行。

  四、完善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

  (十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7.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坚持“立、改、废”有机结合,推动行业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邮政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健全与现代化治理体系、统一市场、国际规则相适应的邮政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邮政业规划政策和统计体系。加强地方邮政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理顺邮政领域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推动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依法监管、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

  18.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邮政行业管理机制。积极推动行业监管向县(区)延伸。建立健全邮政监管支撑机构。深化邮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能监管、联合监管等方式,提升治理的公正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监督保障机制。统筹管理行业码号资源,建设共享共用平台。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行业大数据中心,增强“互联网+监管”动能。

  (十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9.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高标准邮政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增进跨部门信用等级互认互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20.加强邮政文化建设。加强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百年邮政”优良传统,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邮政文化。进一步发挥邮票在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和增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小蜜蜂”精神,持续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和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关心爱护基层员工和“快递小哥”,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十三)推进治理协同创新

  21.形成“大寄递”治理格局。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寄递市场监管机制。包容审慎监管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集团总部、平台型企业参与协同治理。积极参与万国邮联和区域邮政组织事务,维护国际邮政多边体系稳定运行。加强与海关、铁路、公路、民航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发展双边、多边邮政和快递国际合作机制。

  22.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用户安全用邮责任。增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能力,实现安全监管无盲区无例外,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坚持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提高风险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23.健全共建共治机制。扩大社会参与渠道,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社会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决策咨询作用。丰富公众参与方式,建立意见互动式、追踪式处理机制。更好发挥邮政特邀监督员作用。

  五、保障措施

  24.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在邮政业发展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邮政强国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5.坚持依法治邮。坚持依法行政,公正行使职权,监督行政行为,把邮政行业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强行业管理力量配备,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26.完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现有政策集成作用,分阶段研究制定支持邮政强国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与中央、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7.强化人才保障。健全人才保障制度机制。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持续推进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相关院校和邮政学科建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打造高素质寄递大军。

  28.加强实施管理。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融入五年规划压茬推进,督促纲要贯彻实施。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城市、企业在邮政强国建设中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