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建城2500年纪念明信片首发
7月15日,《绍兴建城250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的首发仪式在浙江绍兴越王城广场隆重举行。 《绍兴建城250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以东湖为邮资图,以应天塔为附图,在方寸之间完美地诠释了绍兴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对千年古越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绍兴精神的延续和拓展。 绍兴市市长钱建民为邮资明信片首发签字,出席首发式的重要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在纪念明信片模型上签名留念。该模型将作为绍兴博物馆馆藏永久保存。他们对这枚邮资明信片的设计、发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举。 首发式结束后,集邮爱好者和绍兴市民纷纷来到设在绍兴博物馆内的临时邮政服务点,为刚刚买到的《绍兴建城250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盖戳留念。据了解,当天明信片等邮品的销售量超过60万枚(册)。一位排队等候的市民激动地告诉记者:“等下一个百年还很遥远,等这十几分钟非常值得,因为这是绍兴建城2500年最具收藏价值的物品,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纪念。”
07/22.2010 -
太和局秋季农资促销开锣
来拿好,这是给你的毛巾、汗衫、洗脸盆!”来自安徽省太和县三堂镇薛中村的薛玉忠高兴地接过投递员赵刚强递过来的赠品,一脸的兴奋。“这脸盆真不错,是我和小儿子买了10袋复合肥的赠品。”村民赵凤华吃力地边从人群中往外挤边说。这是7月9日,太和县邮政局同金大地公司开展的秋季复合肥配送宣传活动的场景。 为抢占宣传先机,促进秋季化肥销售,太和局联手金大地公司在三堂镇开展“看大戏·买化肥·拿奖品”让利促销活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对订购3袋以上复合肥的农户分别附送广告衫、毛巾、不锈钢盆等礼物。由于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而且邮政信誉高,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农户前来订购复合肥。同时,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也聚拢了人气,深受当地农户欢迎。仅一上午,三堂邮政支局就预售秋季复合肥70多吨,收取订金2.8万多元。据了解,此前太和局已在坟台、原墙、阮桥3个支局成功开展了此项活动,取得了预售秋季复合肥280多吨的喜人业绩。
07/22.2010 -
福建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福建省交通运输业将如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后我省交通运输业将从以建设为主向建、养、管、运并重转变;从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转变;从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为主向交通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转变。逐步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形成符合海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据了解,加快建设、完善交通设施网络,仍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完善布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 在港口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整合港口优势资源,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今后将加快建成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莆田)、厦门港三大港。重点加快罗源湾、湄洲湾内25万吨级以上大型干散货码头和深水航道及江阴港区、厦门湾集装箱码头建设。充分发挥福厦两港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湄洲湾港争取区港联动政策,协调理顺口岸管理体制,使港口更好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二五”力争完成投资近500亿元,比“十五”增长60%以上;沿海港口通过能力6亿吨,其中集装箱1600万标箱,适应度达到1.2∶1,专业化泊位通过能力比例达85%。 在通道方面,将加快建设综合通道网络,全面提升先行功能。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两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突出“三横”大通道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大通道规划布局。同时,完善连接空港、综合枢纽、沿海港口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到2015年,完成通道建设投资3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海西高速公路、省道、农村公路规划网,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5500公里以上,密度居全国前列;建制村硬化路率要达100%,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超10万公里,公路密度居全国中上水平。 在物流方面,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拓展海西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滚装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的先进运输方式,实现货物高效衔接。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充分发挥厦门海沧、福州江阴保税港区等优势,加快罗源湾、湄洲湾等一批港口物流基地或货物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业务。培育物流龙头企业,争取在“十二五”实现8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企业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企业100强。加强枢纽场站建设。“十二五”建设客运站场60个、货运站场31个(其中物流园区20个)。 构建海峡便捷通道,推进两岸深入交流。争取在福建先行先试开展与台湾方面机动车牌互认试点,实现闽台两地机动车辆通过滚装船舶互通;力争“小三通”客运航线海空联运行李双向直挂。争取将泉州、武夷山机场增列为两岸客运直航航点,福州邮政货运专机执行两岸航空邮件运输,加快建设厦门、福州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争取开辟大陆各地—厦门—金门—台湾的海空联运邮路和台湾—福州(马尾)—大陆各地的海陆空运邮路。 此外,我省还将统筹城乡路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如统筹城市群交通发展,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突破福州厦门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大容量公共交通骨干网路。
07/22.2010 -
我国海铁联运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日前召开的2010国际多式联运发展论坛上,有专家表示,经过新一轮的发展,特别是高铁的陆续建成、铁路集装箱18个中心站先后投入运营后,我国海铁联运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卡在铁路环节 众所周知,中国多式联运发展方式还亟待完善。从海公联运来讲,集装箱卡车带来的能耗高、污染大、噪音大、容易造成公路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各地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头痛事;面对水水联运,我国西部、北部等部分地区和城市由于水资源较贫乏,水运网络不发达,只能望而兴叹。由此,节能环保的海铁联运越来越受许多物流企业青睐,加快海铁联运发展速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发展至今,我国海铁联运在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的比重仅占2%左右,甚至更低。这与欧洲20%、美国30%~40%的海铁联运比重差距甚远。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 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海铁联运专家贺向阳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海铁联运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铁路供需矛盾突出,客运与货运争抢“地盘”、铁路集装箱站布点不够以及部分地区先天性缺乏铁路“营养”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海铁联运的发展。业内人士也表示,近年来,我国铁路80%以上的货运能力都被用来保证煤炭、石油、粮食、化肥、农药等重点物资运输,对发展快捷货运根本无能力支撑。我国集装箱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大连、上海、宁波、厦门等主要沿海港口,但是这些港口的铁路集疏运能力大多趋于饱和,不进一步扩大规模,很难增加额外运力。贺向阳强调,我国铁路运力紧张的状况在假日运输和春节运输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为增开临时客车及为其他客运列车让道,很多货运专列被迫停运。此外,中国的铁路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有限的地区,而且覆盖密度较小,对海铁联运在更大范围展开也造成较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海铁联运“大通关”的国际集装箱对提单有关条款兑现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因而货主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准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目前我国的铁路运力不足,集装箱调度不及时,装卸设施、货运系统条件还不够成熟等问题的存在,让许多客户在选择多式联运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海公联运或水水联运。 各方大力推进 随着高铁飞速发展,中西部铁路网络逐日完善,中心站建设步伐加快等,铁路将有效释放运力,创造运输供给。同时,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国家计划的有效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将与中西部铁路网络完善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海铁联运的货源辐射范围,促进我国下一步海铁联运发展。 贺向阳认为,国内高铁网络的逐步形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可以完善铁路网络和集装箱专业站点布局,有利于铁路客货分行,发展集装箱专业化;另一方面对海铁联运的运能和运力可以提供有力保障。铁龙物流特种箱研发中心的侯研究员告诉笔者,目前除了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还在商讨中外,海铁联运早已被业界公认为未来物流发展的大势,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都在为此铺路搭桥。 据了解,6月17日,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进入正式运营前的组织阶段,该项目成为目前全国最大且能实现“港前站”模式的港口型中心站。7月1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体工程竣工,凭借西安在全国内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它将发展成为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中心。西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介绍,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每年将实现集装箱总运量1724万吨,对完善西安铁路枢纽基础装备设施,提高铁路货运发送能力,缓解运输“瓶颈”制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抢占海铁联运先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去年,以温福铁路为标志的“海西”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完成帮助福建逐步崛起为中西部省份新的出海大通道。据南昌铁路局介绍,为了给中西部地区开辟出最近的出海通道,连接福建和江西的向莆铁路在规划时就裁弯取直,考虑到海铁联运,铁路专门预留高度,可搭载双层海运集装箱,一改过去鹰厦线只能运载单层集装箱的限制。而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则出台《关于加快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对注册在宁波从事宁波港中转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经营人及港站与码头间驳运的运输公司进行财政补贴;今年5月份宁波政府给相关物流企业发放补贴400余万元。贺向阳介绍说,宁波市政府除在实行补贴上下工夫外,还在不断完善局域铁路网建设,引导、扶持、培育海铁联运企业,帮助企业搭建平台、扩大规模,让企业自身能够承担更大的成本压力。铁道部也明确提出支持宁波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把宁波打造成内陆货运的重要出海口。“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对物流业及海铁联运的扶持力度定将进一步加大,随着铁路运力、运作机制和设备口径衔接等问题的逐步解决,再加上企业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求等,相信海铁联运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业内人士对此充满信心。
07/22.2010